歷史資料《我抓得住--班級經營》
舊平臺已無法呈現紀錄
今移至此平台
HTTP://BCRTW73.BLOGSPOT.TW/
並更名《我抓得住》
2015年重新將歷史資料移至此新平台,一面作業也一面感念這些始終協助我、鼓勵我的同事。雖然他們有的已經更換職位,但對教育的奉獻以及同事的照顧均未曾減少。尤其感念洪幼齡校長(102年8月就任沙鹿國中校長)當年慧眼,向教育局推薦由我擔任縣市合併後的四場品格教育研習講師──這也是我第一次對著整個縣市的校長與種子教師分享教育心得。以下文字紀錄中的人物,是我當年初介聘至惠文高中給我力量的人,事實上,陸陸續續在我生命中出現的好同事、好朋友(無論分布在哪些學校)──用十根手指頭加十根腳趾頭也數不完──因為他們的鼓勵,使我更想為教育多作些什麼……
星期二, 四月 24, 2012
續愛的縱貫線 / 畢仙蓉
感謝承辦學校的老師給予熱情協助/感謝督學朱國龍先生給予肯定
感謝吳長益校長、古志峰主任真情款待/更感謝所有來自山區各國中小的校長、主任、組長與老師
第三場感謝崇光國小校長趙景惠先生主持開場/感謝來自屯區各國中小的校長、主任、組長與老師
哪個老師不希望學生喜歡他?但誠如敝校校長劉欽敏先生提醒我們的,他說:「討好學生的老師,不是好老師!」他還補充說:「一個真正的老師,是要為學生好,不是要討好學生。」他的話提醒我,相信也提醒了我許多同仁:也許學生現在不懂你的心,但老師你心裡要清楚:自己做的事真的是為了學生好。劉校長在我心裡是個很古意(臺語)、很正直、很有教育理想的好校長。他不會給老師壓力,但會期勉老師;他很有包容的雅量,但也不會草率作任何決定。他看得到老師的努力,也看得到老師的需要。
不曉得各位有沒有發現:媒體有時候報導哪位老師對學生有什麼不當的作法,通常這其中的老師有一部分都是在教育工作上很認真的老師,只是一時疏忽或令家長不悅而登上媒體版面,再不就收到教育局來函調查。劉校長處理這些事情,絕不會受媒體或家長情緒影響,他會深入了解老師的用意,他不會因此抹滅老師的努力──在我心裡,他是明智的且能給老師溫暖的好校長。另外,不僅認真教育工作的老師喜歡他,認真學習的孩子也喜歡他,喜歡聽他說故事。劉校長說故事時,幾乎每個學生都聽得好專注。我覺得職位越高的人,能做好情緒管理越是不容易,因為人總是批評別人容易,檢討自己難。而職位高的人,他必須接收到更多人的聲音,這些聲音裡有讚美、有建議、有批評。我是不知道劉校長是否同時聽過這三種聲音,但我可以確定的是:他看到每位老師,永遠都是親切的打招呼,彷彿每個老師都是他的好朋友。以下這段文字是我對這位學校最高行政人物的觀感:劉校長看得到一個認真的老師他做了些什麼,即使這個老師曾遭家長誤解,或是做錯什麼決定,他都能判斷老師的用心,也都相信老師的自省能力,他不會給老師難堪,更不會興師問罪,他仍如往常看到老師會親切問候,那種信任與關懷,都足以讓一個即使也會做錯事的老師,想一起和他為學校為教育努力。我的意思是說人無完人,即使身為老師,也會有情緒控制理性的時候,也會有說錯話的時候,如果行政長官都能像劉校長一樣給老師沉澱與反省的時間。而不是指責老師;給老師鼓勵與打氣,而不是將他列為黑名單,相信人非草木,老師一定會心存感激,更有繼續為教育努力的動力。
敝校認真的老師很多,我不敢說全部老師都很認真,因為還有一些老師我與他們不熟,不能誇大其辭。我這段想說的是:我所謂的「愛」學生,並不是處處給學生方便,結果讓他們變成隨便。紀律,是一定要的,沒有紀律的團體,勢必亂成一團,屆時老師你只會有「恨」,哪會有「愛」?我很欣賞敝校一位老師他管理班級的一個方式,他的學生很守紀律,不僅因此養成對師長的禮貌,遵守校規的好習慣,也養成了讀書的好喜慣。從他身上我學來一件事,那就是每次要學生聽我說話時,一定要先說:「注意!」再接著說:「手放膝蓋!」那麼我才開始愛的叮嚀──也就是品德教育時間。學生當場勢必不能做其他事,也就乖乖專心聽老師說什麼了。這位老師十二萬分的低調,他說演講時不必提到他,因為他覺得自己所做的都只是本分。為了尊重他,我就不提到他的姓名。
我再介紹一個同樣很用心經營班級也很有方法的導師:曹佑民老師(點入教師網站—教學活動、班級經營)。他是我們班的理化老師。由於我們的導師室式設計在教室中,導師可以隨時觀察學生學習的狀態,所以我也常跟著學生一起上課,感覺很幸福,因為可以付息遺忘已久的知識,還可以學到過去未學到的知識,意外的收穫是可以聽到有趣的笑話,讓一天的生活快樂許多。曹老師外表斯文,其實為人幽默、有趣,口條又好,有機會,各位也可以邀請他至貴校作相關領域的演講。想在這裡分享他曾經勉勵學生的一段話:「學習最主要還是靠自己,老師可以在旁為你搖旗吶喊或是為你遞毛巾,但是賽跑的人畢竟還是你自己。」
不要以為只有導師會要求學生遵守紀律,我剛才說到的藝能科老師還有接下來要談的這位音樂老師謝茜妤老師(點入「畢生絕學9902」搜尋關鍵字:音樂課),他們都會要求學生遵守紀律,也因此學生才能在每一節課裡真正學到藝能。我希望學生專心上藝能課,因為我相信那是可以美化他們心靈的課程,也是可以提升他們品德的課程。
其實如果導師與任課老師之間有愛的連線,更能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在協助學生的品德成長有很大的幫助。就像謝老師前幾天寄給我一封信,當然她不是只有一次這樣跟我聯繫。信的內容如下:「好棒好感動的心得分享!因為阿軒都沒辦法做跟音樂相關的練習,所以就請他當作是在上音樂欣賞,把他的心得或覺得我們需要改進或改變的建議告訴我,像是在寫週記這樣的方式,這樣我也可以多多了解他。因為說實在的學生很多有時會不小心忽略了他!最感到高興的是自從阿軒來到202後,認真好學不倦怠的心似乎有稍稍影響到別的同學呢!連陳○○同學上課也都認真了起來嘍!」謝老師指的是阿軒託我轉寄給她的「音樂課心得」。阿軒是我們班這學期的轉學生,他的家長並不介意老師公開介紹他。他是一個手無法輕鬆握筆的重度腦麻生,無法言語,我們只能試著讀他的唇語,或與他筆談,再不就由他身邊照顧他且陪她一起上課的外勞阿娣傳達。他會寫字,但寫很慢。他來到班級之後,我就想做一件事,能夠讓他有自信,也能夠讓其他學生更願意學習的事,那就是公開他的學習成就,拿出他值得讚賞的地方,期勉他做同儕榜樣。我的作法是先經她母親贊同才進行的(點入「畢生絕學9902」搜索「敬軒」至少4筆、「我抓得住—班級經營」--他們都是林書豪)。我和她母親都認為像敬軒這樣的孩子不須躲藏,他又沒有做壞事,為什麼要躲起來?他也有很棒的地方,甚至勝過一般孩子的地方,為什麼就不能讓他也有被表揚的機會?阿軒的母親她在面對特殊孩子時的教育理念,完全和臺中特殊教育學校一位優良教師不謀而合。最重要的是阿軒自己表示:希望大家看到他的努力,他的看護翻譯說他很高興大家看到他的文章。我問阿軒會不會介意大家也可能看到他的照片,他搖頭並慢慢吐出「不介意」三個字。我跟他說:「每個人都會有他的缺憾,有些別人看得到,有些別人看不到。一旦別人看到我們的外表,就是一個存在的事實,不須隱藏,也不須尷尬,因為你有的優點,對方可能還沒有呢!與其隱藏外表,不如讓別人看到我們很努力的地方,而你的精神就是很多人的榜樣,這是值得驕傲的事,沒有必要躲藏,是不是?」阿軒看著我很用力的點頭。
接下來讓大家看看我們阿軒的作品(點入「我抓得住—班級經營」--讀一首好歌、他們都是林書豪—我的單車日誌)我相信各位在讀過「他們都是林書豪」這篇文章之後,也都會同意:一個充滿愛的團體,裡面的每一分子,就算不是個個品德一流,也都不會有太差的分子。
希望孩子好,不能只用教條約束他們,一定要讓他們感受到你對他們的愛;如果他們不能感受到,那可能不是他們的問題,可能是你沒有找到適合的方法。如果你真的愛他們,就請多用點心。如果你能讓孩子感受到你愛他們,他們自然就願意為你而改變。我希望每個行政先愛老師,打從心裡體諒每位老師的辛苦,肯定每位老師的付出,那麼老師自然很願意與你行政合作一起為學校多做些什麼。我也希望每位老師能多體諒行政他們必須管理全校的辛苦,多愛他們一點,願意協助他們一起為學校多做些什麼,那麼行政自然不會忽略你在教學上的需要。要提升校園品質,勢必得行政與老師一條心,否則就如敝效圖書館主任蔡淇華主任說的:「當老師與行政脫節的結果是:一、文化無法形成。二、教育無法生根。」我相信真正的老師,不會只圖自己的享受,更不會只圖自己的利益,否則這樣的老師讓學生感受不到他教育的熱度,那會有什麼結果呢?曾如蔡主任說的:「如何從冰裡取火?不可能!如果自己是沒有熱度的人,如何點燃他人的熱忱?」他還說:「想敎孩子做人,非得透過行政要求,加上老師自身的覺醒。」
我對各位的工作十分欽佩,雖然不熟悉各位,但我相信各位一定也贊同敝校教務主任舒富男主任的「行政服務」理念:
行政本質與其說領導,也是服務、更是後盾。
讓學校得到最高的工作效能。
讓學生得到最好的學習益處。
讓同仁得到最多的教學支援。
讓家長得到最佳的成長陪伴。
在這樣的教育理念裡,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主任,他是多麼謙卑,確實他就是一個處處為老師教學需要設想的好主任,他的談吐只會給老師一種信賴與安全。我想在座各位主任,一定也是如此,再不就是正打算這麼努力。我為什麼要心甘情願且歡歡喜喜協助行政需要?因為敝校的行政都有跟舒主任一樣的氣度!他們這樣的氣度,正符合敝校校長劉欽敏先生的辦學理念(點入「http://www5.hwsh.tc.edu.tw/web/epmaster/2)。
我一直覺得給學生「愛」與「安全感」,可以讓他們很容易擁有好品德,因為在愛與安全的學習環境,他們才更願意也更容易學得我們想敎給他們的一切。教官,是最能給校園安全的人物,因為他們維護了校園秩序。在完全中學裡是教官,在國中、國小是訓育組長、訓導主任。今日我能放心與安新的戰離導師工作在這裡與大家分享,必須感謝敝校的三位教官──黃昌明教官、陳俊良教官與韓中琦教官,感謝他們每日坐鎮校園,讓安分的學生能放心學習,讓不安分的學生也不敢放肆。 韓教官說她所做都是本分,不必介紹她,所以各位看到的投影片上,也沒有她。其實敝校和貴校一樣存在著許多努力耕耘的人,而他們的個性或教育理念也不盡相同,我們應該彼此尊重與體諒。很感謝這次首肯讓我拍照與介紹的老師──感謝他們的成全,否則我的演說一定失色不少。
最後,我想感謝給整個惠文高中至高無上安全感的職員:張嘉裕先生、陳維達先生、劉堯宗先生、余耀松先生、張長勝先生、曾德村先生,因為有他們對校園安全與環境衛生的照顧,老師才能夠順利進行教學活動,學生才能夠順利提升知識與品德。當然更感謝各位聆聽我這長達三小時的演講,讓我能夠順利的傳達自己的教育理念。我相信各位的學校裡,也都存在著可以協助推動品德教育的老師,今日我只是以自己的學校為例,讓各位參考敝人的作法,並不是為我所介紹的人物打廣告,但各位若有某科作法上的需要,想請以上人物做點分享,可以跟我聯繫,由我代各位詢問他們的意思。最後請容我再與各位分享一點點教育心得,另外給各位看看惠文高中人文講座請來演說的名家:
結語(教育心得)
演說接近尾聲,再容我與各位分享自己來到惠文,對一些人的感念。藉由這些這些感念,我想說的是:推動品德教育,必須學校的教職員、學生還有家長一條心,且彼此尊重、彼此相愛才行(文章請見附件)。最後也是我近年的領悟:
讀書很重要,但考試,不是最重要的事,至少它不會比品德教育還重要。如果為了考試,而捨去品德教育的機會,這等於告訴學生:你可以偷東西,只要考試成績好;你可以殺人放火,只要成績不差。要推動品德教育,老師要多肯定學生在考試成績以外的表現,還要多配合行政活動,因為那都是對學生品德精進有幫助的事。
如果一位老師能用心看到學生好的行為並給予肯定,學生難道不會想努力繼續做好?如果行政能看到老師在班級經營或教學上的用心並給予肯定,老師難道不會想繼續做好?如果老師能看到行政在教學支援上的努力並給予肯定,行政難道不會想繼續這麼做?人非草木,孰能無情?談品德教育就是要相信每個孩子都有可能成為典範人物,端看老師用什麼眼光什麼心去看他們。接受品德教育的對象不僅是學生,還有老師與家長,所以我們也要大方肯定老師與家長的努力,讓他們也成為典範人物,如此一個感染一個,那麼我們的生活圈不就更和諧與美好了嗎?點入「畢生絕學9902」http://203.64.159.61/j9902/1177--我們換班歌了(放大歌詞並小聲播放)
這世間有誰不希望自己被尊重?有誰不希望自己被肯定?有誰喜歡自己被別人看不起?有誰被否定時不會難過?我想我們眼前成長中的孩子,他們跟我們的渴望是一樣的──都希望自己能被尊重,能被肯定。
勢在必行 作詞:戴佩妮作曲:戴佩妮 演唱:陳勢安/Bii
我以為我已經累了無法再回頭
沒有目標的翅膀
我試著飛越那扇窗 溫度卻讓身體再次感到很沮喪
我微笑不是假裝 我追是因為渴望
我奮不顧身奔向 每一道陽光
我跌倒是種成長 我哭是一種釋放
我存在不是假象 我不管 我倔強
為愛付出瘋狂 為夢受一點傷
為保護我的信仰 變得更堅強
為執著橫衝直撞 為你說了點謊
別說我一直找不到方向
再為愛付出瘋狂 為夢受一點傷
為保護我的信仰 變得更堅強
為執著橫衝直撞 為你說了點謊
為別人看我不屑目光 昂首飛翔
我們在品德教育上的成就
• 99學年度辦理品德教育<學習自律,尊重包容>成果考核,榮獲優良學校
• 榮獲教育部98年度友善校園國民中學卓越學校、劉欽敏校長榮獲傑出首長獎、陳蒨芳組長榮獲優秀學務人員、林懿珍老師榮獲優秀輔導人員
• 吳佩宜.黃家真老師參加99年度「甄選教師正向管教之有效方法與班級經營之範例」甄選榮獲優等
• 榮獲98學年度品德教育「感恩最喜,盡責最樂」績優學校
• 陳蒨芳老師、林懿珍老師榮獲98年度台中市友善校園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績優人員
• 榮獲98年度台中市友善校園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績優學校
• 榮獲教育部「98年獎勵推動正向管教績優學校」
• 榮獲97學年度品德教育--有禮真好 成果績優學校
• 榮獲97年教育部推動正向管教工作計畫高中職組績優學校
很多事,換個面看、換個角度想,也許就能避開自己的憤怒、避開一場爭執;很多事,停下腳步多想一會兒,也許就避開一場誤會,使大家的相處更融洽、和睦。
在生氣之前先想想:我為什麼要生氣?位一個我討厭的事物而傷了自己的脾氣?或許就並免氣氛的尷尬,更可以變人對你的想法。
Comment by 涂嫚容 (04/27/2012 17:32)
人,在第一面看到不喜歡的事物,總會先有成見,進而產生誤會而去批評或攻擊,但是事實的真相真的就是你看到的嗎?不一定。當你試著去了解事實背後的真相時,會發現,多半是那顆猜疑的心在看到的那瞬間所編織出來的,但,如果擁有一顆包容人的心或道歉的心,就可以使誤會的傷害降到最低。
Comment by 巫逸軒 (04/27/2012 17:33)
在人生中,常常遇到不如意的事。看你要去接受它,還是要讓那件事繼續折磨你?對蚌這種低等的生物而言,都可以做出對自己而言是最好的選擇,難道我們這些比蚌還有智慧的人卻做不出最好的選擇嗎?
Comment by 陳冠亨 (04/27/2012 17:34)
人,雖然是個有能力思考的生物,但是面臨很多我們仍必須學習。
心情,是會隨著周遭的人變化,只要受到不好的心情影響,心情也會變糟。假如我們可以使心情變得愉快,別人的心情也會改變。人會思考,但是大部分人的心胸都很狹小,難接受他人的建議,也很難去包容其他對自己沒有利益的事。
不過,只要能夠接受這些建議,都能使自己變得更完美。
Comment by 王碩輔 (04/27/2012 17:35)
包容一個人很困難,尤其是他所犯下的過錯很嚴重的時候。當一個人犯下過錯,他向你道歉了,而你也知道他不是有意的。你是否還是想了一下:該不該原諒他?「難過生氣是一天,快樂輕鬆也是一天。」何不放下心中的石頭,原諒、包容他。讓自己快樂,也使別人感到輕鬆?此外,我們也應以不同的角度去了解一個人、一件事,以更寬廣的心胸去包容別人。
Comment by 李為誼 (04/27/2012 17:35)
時常,人因內心的不悅而遷怒他人,總認為自己很倒楣,但,換個角度想,這些自我認知也不過只表面。表面並非就是真相,有些人不明白此理,不肯面對現實,總認為現實是痛苦的。但為何不想想蚌呢?蚌即使是被沙子刺痛,也堅毅的選擇與沙子共處。遇到困難不也是如此?面對總比逃避、埋怨來得好,因為這樣才能深入知道自己的問題,並加以改善。
Comment by 林湘穎 (04/27/2012 17:36)
在人生的道路上總會遇到些逆境,當面對問題時,有些人怨天尤人,有些人卻選擇包容它,讓它成為自己的一部分。埋怨不只讓自己與他人不快樂,更對事情沒幫助。既然沒幫助,為何不讓埋怨變成包容呢?包容逆境,不僅讓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快樂,也能從中學習。逆境雖然困苦,但若我們包容它、愛它,便能走的更平穩、更快樂。
Comment by 徐宇璇 (04/27/2012 17:36)
其實人的內心總是在想些複雜的事,我們常會去猜測別人在想什麼或誤解他人的意思,甚至去懷疑自己最相信的人,這都是因為人心的多疑。跟人相處或生活在社會中,一定都有些煩悶、疑惑、不順心的事。其實解決這些困難很簡單,只要放寬心胸,包容他人,都可以保持心情愉快。去討厭一個人不如包容他,能讓自己少個敵人,多個朋友,不是減輕心裡負擔最好的辦法嗎?
Comment by 潘其旻 (04/27/2012 17:38)
愛的縱貫線 [回覆]
很多人常常因為自己的情緒而一直埋怨,最後便一發不可收拾。所以在埋怨時,應該試著去包容,而且埋怨的人越多,負擔就跟著變重。有時候在埋怨人前應該先看看有沒有誤會別人,如果一個人不知道別人的意思,就跑去責怪他,那別人就會覺得這個人說話很傷人。所以最好不要埋怨別人,多往好處想,那麼就會覺得十分輕鬆!
Comment by 李傑閔 (04/27/2012 17:39)
誤會在我的生活中經常出現,而我總是不先三思就去責備他人。現在的我知道了「停看聽」這個道理,誤會也就變少了。「埋怨」也是我經常犯下的一個錯誤,明明知道自己在旁怨天尤人是沒有幫助的,還是要念個兩三句。自從知道了自己的情緒影響到身邊的人後,我開始學習以樂觀的態度面對人生了。
Comment by 鄭又嘉 (04/27/2012 17:40)
喜歡上喜歡自己的人,固然是容易的事,但能夠喜歡並包容那些批評、指責自己的人,才是令人敬佩的。其實,能夠被他人指責也算的上是一種福氣,因為這代表著對方很重視自己。而我們自己也別太常抱怨做的事太多卻總是遭到指責,「能做就是福」,不管結果是好是壞都一樣。少埋怨,多做事,對他人給予多一些信任,包容他人,相信自己也可以變得很有福氣。
Comment by 曾泓毓 (04/27/2012 17:40)
「接受他,解決它,放下它。」當我們遇到不順心的事時,要學習蚌包容沙子的精神,將這些是轉變成我們可以接受,或甚至變成我們所喜歡的事。就如同古人說「逆來順受」的道理一樣。如果我們不能接受它,我們的生活只會更痛苦而已,避此互相折磨,到最後損失的一定是自己。所以我們一定要學會「退一步,海闊天空」。
Comment by 楊景翔 (04/27/2012 17:41)
愛是瀰漫在人與人之間的,使彼此圓融。若是缺少愛,人與人之間有稜有角,一不留神便刺傷了別人。愛是可逆的,付出了,對方也會愛你。有時候,因為愛的不夠,造成大災大難;或許只是自己一不小心讓自己的愛溜走,釀成大禍。愛是體諒,是包容──包容批評自己的人,自己愛的人犯錯了,原諒他。愛是貫穿彼此,使彼此更和諧。
Comment by 林虹秀 (04/27/2012 17:41)
埋怨,信一個漩窩,將身旁所有美好事物捲入、摧毀。情緒可以控制、可以管理,正面的情緒帶給人快樂,負面的情緒卻影響別人,情緒的管理是需要智慧的。智慧,是古老經驗的傳承與歷練,拓寬我們的視野,才能了解更多。牛頓曾說:「面對豐富的大海,我不過是個在沙灘上找到美麗貝殼的孩子罷了」。人有無限可能,面對宇宙,我們必須更加深入的發掘。
Comment by 劉俐昕 (04/27/2012 17:42)
抱怨還真是一件不好的事,這種情緒不但讓自己的心情沮喪,而且甚至會影饗周圍的人,使所有人做事的效率變低,也讓整體的氣氛變得很差,這不就是事倍功半嗎?假如每發生一件令你埋怨的事,就撿一顆石頭,並裝在一個袋子裡,帶在身上,不就變成一個負擔了嗎?這時把袋子丟了,頓時通體舒暢。那麼只要我們碰到不如意的事,就是著淡忘它吧!
Comment by 林建宏 (04/27/2012 17:43)
當處在一個令自己不滿意的環境,且又遇到不契合的人時,許多人就會想:「天啊!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世界啊!」然後開始一連串的埋怨。但埋怨不能解決問題,甚至會讓自己逃避問題。環境,是很難改變的,如果能設法讓自己適應這個環境,不讓埋怨打擾自己,並且能影響那個與自己不契合、惡語相向的人,那相信這些問題很快就能解決。
Comment by 王伊汝 (04/27/2012 17:44)
愛的縱貫線 [回覆]
連孔子這種大家都認識的聖人,也有懷疑自己弟子的時候,但他還算是很信任自己的弟子,因為他聽到顏回說是因為有灰塵掉入飯中才先吃掉那些飯,就直接相信他而沒有懷疑他是不是為自己的過錯找藉口,這也表示顏回非常值得得信任。
Comment by 陳奕帆 (04/27/2012 17:44)
人遇到挫折時,通常都會抱怨,當一個人埋怨時,通常都會波及到身邊的人,明明沒做任何事卻被這個人用言語或肢體攻擊,怎會覺得這個人有理?埋怨,是心靈的癌症,所以遇到挫折時要懂得接納。當別人做錯事,不要去怨恨,要懂得放下,也要懂得包容他人的過錯,放下怨恨,不僅讓自己解脫,同時也讓人有感謝你的機會。
Comment by 黃楷程 (04/27/2012 17:45)
在世界上有許多批評你的人,但我們不可以像中的樵夫一樣埋怨,反而是要像蚌接受刺痛的沙子一樣接受異己,把它當作讓自己成功的助力。而在你身邊還有許多人是因為妒忌你的成功,惡意的批評,這時就要懂得更謙虛`更有雅量。
在身邊有許多朋友其實是很想幫助你而做出一些令你不開心的事,你卻誤會或以偏概全地否定他,這樣就不好了。我們不應以一個小小的角度來衡量他人的全部。
Comment by 林庭亘 (04/27/2012 17:48)
每個人的想法不盡相同,被誤會或不被了解是時常發生的,但是試著去了解、體諒別人的才真正讓人尊敬!知人雖難,綜觀古今中外知人善任者不計其數,能知人且能使人知己,相知相惜者卻屈指可數。懷才不遇也不急著責難他人,充實自我,不埋怨,不自怨自艾,才有可能發光發熱。P.S.知己難逢,一生未必能求。
Comment by 陳玉衡 (04/27/2012 17:50)
以前,我的國文老師經常以「一個人的態度決定了一切」來提醒我們:在苦辣之際,換個角度想,就能產生大大的改變。在故事中的樵夫,因為自己的悲觀,影響了他的妻小,影響了自己的國家安全。如果他當初能抱著愉悅的心情,面對這個世界後果一定和自己的悲觀完全相反,使自己的人生更美好!
Comment by 賴明謙 (04/27/2012 17:50)
當事情遇到了選擇,接受?還是埋怨?大多數人選了後者,寧願選擇讓所有不開心的想法與心情纏襲一身,也不願去接受問題然後解決。
人們的心已經習慣在面臨選擇時選的答案,但是否想過:若去接受它,事情就會更容易解決,在接受它後,事情的觀點是否會改變?
包容所有讓自己原本埋怨的事情,會使自己發現更多世界的好!
Comment by 蕭佩宛 (04/27/2012 17:52)
在世界上有許多批評你的人,但我們不可以像中的樵夫一樣埋怨,反而是要像蚌接受刺痛的沙子一樣接受異己,把它當作讓自己成功的助力。而在你身邊還有許多人是因為妒忌你的成功,惡意的批評,這時就要懂得更謙虛`更有雅量。
在身邊有許多朋友其實是很想幫助你而做出一些令你不開心的事,你卻誤會或以偏概全地否定他,這樣就不好了。我們不應以一個小小的角度來衡量他人的全部。
Comment by 林庭亘 (04/27/2012 17:54)
人與人相處時,難免會有些誤會,若不馬上將誤會化解,可能造成彼此間的縫隙愈來愈大。倘若生活中充斥著抱怨聲,心情也會受影響。我父親時常提醒我:不要有負面的思想。果真如此,沒有負面想法,正面想法便自動地溜進腦海裡,讓我的大腦只傳送愉悅的訊息,臉上自然也掛著開心的表情,而非「撲克臉」。放下不愉快,驅逐負面思想,人生就充滿笑臉。
Comment by 林家瑄 (04/27/2012 17:54)
埋怨就像是一股穢氣,跟上了你,會使你整天不開心、沒有活力,有時還會影響周邊的親朋好友,甚至造成惡性循環。我有個例子:小學時,學校辦了個比賽。比賽時,凡事只要對員有失誤,同學就罵他的扳即必輸無疑,反而互相鼓勵的班級更為團結。這經驗我至今還未忘記,在任何比賽,這經驗也真受益無窮。有人說:「埋怨猶如心靈的癌症」,這比喻也真貼切,埋怨帶給人們不愉快與失敗。
Comment by 方玄翰 (04/27/2012 17:55)
一定的,我們時常在抱怨,抱怨某個人,可能埋怨著不可改變的結局。我想說的是:你不可能討好每一個人。他對你不好,不能滿足你,你抱怨,也只是浪費力氣,且沒有意義。九把刀說:「很多人討厭我,但也唯有喜歡和討厭我的人一樣多時,我才能真正受歡迎。」
所以,如果某個結局可以改變,如果某個人可以改變對你的觀感,你就去做;那個結局不能美好,那個人不能開導,你就淡然的承受,有什麼不好。
Comment by 郭秉閎 (04/27/2012 17:55)
碰到不如意的事,我們常常埋怨,但埋怨對事情沒有任何幫助,反而會使得自己心情更差,甚至使自己的鬥志消失。以我這件事為例:我曾經因為功課太過繁重而埋怨,最後成績不但沒有進步,反而一落千丈。
這時,我們該做的不是埋怨,而是放下它,每件事都放不下就像背了許多負擔走路,遲早會被壓垮。
總之,碰到挫折,我們要將本能的埋怨丟棄,試著接受它、放下它,才能使自己心情更好。
Comment by 陳奕均 (04/27/2012 17:56)
每當心中有不滿時,我總會向朋友抱怨東、抱怨西。講完後心情好了,卻沒未替我的傾聽者著想:是不是他的好心情都在我吐完苦水後消失了?常常,我都會把別人的批評想成是再否定我,便急著反駁他、抱怨他。若我能將批評當作是為我好,那麼我不僅能變得更優秀,更不會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了。
Comment by 吳品妤 (04/27/2012 17:56)
埋怨,像一個漩窩,將身旁所有美好事物捲入、摧毀。情緒可以控制、可以管理,正面的情緒帶給人快樂,負面的情緒卻影響別人,情緒的管理是需要智慧的。智慧,是古老經驗的傳承與歷練,拓寬我們的視野,才能了解更多。牛頓曾說:「面對豐富的大海,我不過是個在沙灘上找到美麗貝殼的孩子罷了」。人有無限可能,面對宇宙,我們必須更加深入的發掘。
Comment by 劉俐昕 (04/27/2012 17:56)
續愛的縱貫線 [回覆]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或許,在自己眼中,別人做了些令人誤解的事情,但是這未必是一定的啊!
即使是被稱為至聖的孔子,也曾誤會他最是親愛的門徒,何況是一般性情沒有孔子如此至上的平凡人,怎會沒有這樣的經驗呢?
Comment by 詹于萱 (04/27/2012 17:57)
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優缺點,可是,當你選擇用「愛」來原諒他人時,那麼你就會變得更令人敬佩。和他人起了爭執,就讓他隨著風消失吧!不要把他當做寶似的,藏在心中,這樣只會使你的心情,變得不好,導致別人的心情也受到你的引響。以愛來原諒他人,也可以讓自己釋懷的。
Comment by 90033 (04/27/2012
17:57)
許多人做錯事常常會怨天尤人,抱怨是非。以前有一位專家,他舉辦了一個活動,規則是每人手上戴一個紫色手環,只要一抱怨就必須換手戴,二十一天沒有換手才算成功。抱怨不只是心靈的癌症,他還會傳染,而且嚴重的話可能會造成身體上嚴重的疾病。
Comment by 吳泰宇 (04/27/2012 17:59)
包容的愛,沒有埋怨的幸福。在面對失利的事情時,我們可能會抱怨,但情緒感染力是很強烈的。每當我們將所有的怨恨發洩出來,身旁的人可能也因而鬱悶。沒有人生來是受我們的氣,別將不好的情緒散播。當身邊的人大過無知,拿別人的缺點開玩笑時,包容他的幼稚,放下怒氣,想想:或許當他長大會覺得自己的行為很可笑,包容、放下,心情會更好!
Comment by 溫卉蓁 (04/27/2012 18:02)
愛,是人的本性,而埋怨也是,但愛會使生活周遭變得更美好,埋怨則是會造成自己心理,生理的負擔,也會影響自己和家人之間的互動、人際關係的破裂。
適當的包容,體諒別人會讓人對你肅然起敬;過度的抱怨,則是讓人與你漸行漸遠。所以,用我們的愛共同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Comment by 陳宇亮 (04/27/2012 18:05)
人所有看到的,真的都是對方想表達的嗎?有一次,在打掃時間之後,我發現我的桌子是溼的。問了同學之後,便前去向弄濕的人理論,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便劈頭大罵,因此失去了一段友誼。事後想想:其實,他可能覺得我的桌子有點髒亂,好心幫我整理─若真是如此,我真得既愧疚又後悔。為什麼無法多瞭解別人一點呢?或許那真的沒那麼容易吧!那麼,那些瞭解我的人,真得是難能可貴啊!
Comment by 陳威翰 (04/27/2012 18:06)
靜海造不出偉大的水手。每一個人在這個社會上都碰到一些挫折,當碰到這些挫折,就必須去克服它,如果不去克服,就一定會將錯就錯沒完沒了。世上一定會有你看不順眼的人。為什麼會不順眼呢?你真正瞭解過他嗎?被砂子裹著的蚌有兩個選擇一.痛到受不了,二.把沙粒包起來成為自己的一部份。一但選了 二 包容了小沙粒,便成就了十分璀璨的珍珠。
Comment by 辛建凱 (04/27/2012 18:07)
一個人的身旁充滿著各式各樣的人,有的是沒有任何交集,有的是擦身而過,有的則是命運中註定的相遇。當你認識了一個人,是否是非常的了解他?知人是難的,而在了解他後又會對他的一些習慣感到埋怨。這些沉重的包袱也只會使自己的負擔越來越沉重。一個人一生註定會認識很多人,也未必能完全了解、信任一個人,時時會有有對他人諸多埋怨的時候,這時,何不放下這些沉重的感情呢?
Comment by 煖 (04/27/2012 18:09)
在許多事情上,人與人之間或許有些摩擦、誤會,要如何去面對?
有時,人在不如意時,往往怨天尤人,但這有可能波及到他人,使自己與他人尷尬,可能也因此與人群漸漸疏離。人如果能放寬胸襟,不計較他人的過錯,更埋怨,豈不是一舉兩得?別人也好,身、心也跟著好起來。
Comment by 舒毓婷 (04/27/2012 18:12)
哥哥曾告訴我他班上的實驗:將稻米分作三堆,每天對一堆不斷埋怨及責罵,一堆置之不理,另一堆則持續說些好話.一個禮拜後,第一堆又綠又紫,甚至發出一些惡臭;第二堆發霉;第三堆竟散發出微微的香氣,有些還成了粉色與橙色.植物沒有思想,但也是萬物之一,真實反映了人們:讚美能帶來香氛,批評會帶來惡臭,什麼都不做也只會一成不變.
Comment by 蔡欣容 (04/27/2012 18:12)
埋怨使人缺少了動力,讓人少了自信,中而失去自我。
因為埋怨而忘記當下應該去做的重要事,豈非得不償失?
人往往只看見事務的表面,而未去發現事務內在的真實。
信任一個人固然困難,但總是得從自己的信任開始,別人才會完全的信任你。
Comment by 林庭亘 (04/27/2012 18:13)
當你從某一個角度看一人時,也許看到的是他不好的一面,從此對他的評價就會比較低。如果他的整體表現是好的,只是唯一的缺點被你看到了,那個人不就很倒楣?所以,要了解一個人,不能只看表面,要深入內心觀察,這樣才不會誤解他人,把對方想成一個很糟糕的人。討厭他,自己的心情也會搞得很不好。
Comment by 陳昶佑 (04/27/2012 18:13)
靜思語其中有一句寫道:「生氣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即然是「懲罰」自己,那又何必生氣呢?要愛一個本身就愛你的人很容易,但若要你包容討厭自己的人呢?的確,是不容易。不妨想想:反正日子總要過,況且也會見到面啊!與其心中充滿了仇恨過日子,還不如開開心心的享受每一天。人都需要有愛,難道不是嗎?
Comment by 賴美琪 (04/27/2012 18:13)
埋怨使人缺少了動力,讓人少了自信,中而失去自我。
因為埋怨而忘記當下應該去做的重要事,豈非得不償失?
人往往只看見事務的表面,而未去發現事務內在的真實。
信任一個人固然困難,但總是得從自己的信任開始,別人才會完全的信任你。
Comment by 張婉婷 (04/27/2012 18:14)
人的心思太複雜,就算日夜相處也很難徹底相信,也許這就是人的缺點。也許我們比其他動物聰明,但這份聰明,使我們難以學會包容;也許人的生活比其他動物舒適,但心中活得很辛苦。大自然的原則很簡單-弱肉強食,但人的世界很複雜,成天心鬥角,不知誰能信任,誰想害自己,也許心思單純才容易得到幸福。
Comment by 陳佳妤 (04/27/2012 18:15)
埋怨,常壞了一個人的心情,就故事裡的那個樵夫,他跟妻子埋怨,她也開始不滿,也連累她女兒因為心情不好,而壞了那鍋飯。我們不應該有那麼多的怨言,要坦然接受,就像孔子,看到顏回他吃了一口飯,他不但不揭穿他,反而冷靜地問為甚麼。孔子等到顏回說出實話,才恍然大悟,原來是他錯怪了他(顏回)。
Comment by 廖仁宏 (04/27/2012 18:18)
靜思語其中有一句寫道:「生氣時,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即然是「懲罰」自己,那又何必生氣呢?要愛一個本身就愛你的人很容易,但若要你包容討厭自己的人呢?的確,是不容易。不妨想想:反正日子總要過,況且也會見到面啊!與其心中充滿了仇恨過日子,還不如開開心心的享受每一天。人都需要有愛,如果不願給對方一點愛,那就愛自己一點,別和自己過不去。
Comment by 賴美琪 (04/27/2012 21:13)
埋怨的話語,會影響自己與他人,不但心裡不舒服,也讓他人不開心。為何不試著去化解、理解這使你怨怒的事物呢?遷怒更是傷害他人,無辜的受害者,受了怒氣的感染,只是讓這個怒氣不斷的循迴,但只要一個人化解了這個循迴,就可以不用再受怒氣影響了,這不是很好嗎?埋怨往往出自於對一件事的不順心。靜思語:「當你看一件事不順眼時,是自己修養不夠。」
Comment by 林欣頤 (04/27/2012 21:19)
埋怨使人缺少了動力,讓人少了自信,終而失去自我。 因為埋怨而忘記當下應該去做的重要事,豈非得不償失? 人往往只看見事務的表面,而未去發現事務內在的真實。 信任一個人固然困難,但總是得從自己的信任開始,別人才會完全的信任你。
Comment by 張婉婷 (04/30/2012 08:03)
人各有夢,在實現的過程中不可能一路順遂,必定會碰到些挫折,讓自己受傷、難過。然而,重要的不是我們如何倒下去,而是怎麼爬起來。
一道難關,我們可以選擇埋怨它,也可以接受並解決它。埋怨固然輕鬆,可帶來的傷害不只影響自己,更牽連周遭的人。唯有正視眼前的難關,才真正有機會將它從眼前連根拔除。但正視並不容易,狹隘的心胸易使雙眼蒙蔽,變得只能看見挫折帶給我們的傷害,而看不到因為挫折才讓自己更加堅強。所以學會多方看事情的好壞,便成為我們人生必修的課題。
Comment by 謝佩璇 (05/02/2012 16:54)
埋怨不是選擇,只是將你推向逃避的「死神」。不要小看它,也許只是一點點,但傳染的速度卻不是蓋的。對朋友的一句怨言,對父母的一句怨言,然後因為你的埋怨他們又向他人埋怨。最後,「它」占滿了你周遭的心,彼此漸漸疏遠。你是否想過:如果代替埋怨的是感恩、是鼓勵,這世界沒有疏遠和分離。只是簡短的一句話,改變的卻是心理的想法。
Comment by 陳政劭 (05/02/2012 16:56)
「怨」是心靈得束縛,「疑」是對世界所拉起的警戒線,荀子說:「人性本惡。」人的內心彷彿是一座充滿荊棘、猛獸,幽暗且險惡的樹林。但,內心中的荊棘,有何嘗不能被斬除呢?只要你肯解脫那束縛,解除那警戒線,敞開心胸,面對他人,人們也會對你投以一個溫暖的微笑。
放下心中的怨恨,放下心中的存疑,勇敢的走出去,去面對世界,去面對這可愛的世界。
Comment by 尹致凱 (05/02/2012 17:15)
記得有一次,曹老師跟我們說:「現在,在你身邊的每個人,都只是你其中的一位過客。」我想了一下,真的是這樣。每個人都會有離開人世間的時候,那誰會陪著你一起走呢?與其,現在踏踏實實的過自己的日子。當下被老師訓話的心情是甚麼?生氣(可是自己確實做錯事)ˋ哭泣(你後悔了,只要改過就好)ˋ在心裡罵老師狠狠一頓……等。事後想起老師對你說過的話,你應該會覺得那些其實是有道理的,明白:他不是特別針對你,而是想要你改變這些習慣。
Comment by 20628蔡瀞怡 (05/03/2012 17:28)
世間萬物平等,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完全沒有一個人可以去取代另一個人。在現實生活中,在我們最接近的班級當中,也是有比較奇特的人,他一再一再的爆發脾氣,但老師卻一再一再的包容他,拉他一把。這種大愛令我們十分欽佩。老師對於學生的付出是無限大的,所以要尊敬老師,並且學習老師包容我們,拯救扔幼稚的我們的精神。
Comment by 辛建凱 (05/03/2012 18:08)
愛的縱貫線 [回覆]
以前我總是把別人對我的不好,牢牢記在心理,想找機會報復他。有天我去參加教會活動,牧師要我們在心裡想那些平時對我們不好的人,並且寬恕他。放下過去的恩怨,可以使自己少一個敵人,更可以讓心靈受到解脫。適時的伸出援手,不要奢望別人會報答你,施比受更有福。幫助別人是要發自內心,不是為了要得到獎勵。
Comment by 吳品妤 (05/03/2012 18:09)
曾經,我是個受人忽略的孩子,不懂為自己發聲,自然而然,某些人找上我......使喚我。
慢慢的,我接受這樣的待遇,縱使心中遭受不平,也只讓自己保持沉默。直到一天,我們班來了個轉學生,她教我:捍衛自尊。
剛開始,同學們對我的改變感到不可思議,當然,我也失敗過,但堅持終究獲得成功。那位轉學生將我從跌倒中扶起,我永生難忘。
Comment by 劉俐昕 (05/03/2012 22:17)
升上國二後,有時會跟著同學一起捉弄、嘲笑一些瘦小或有怪僻的人,當下只覺得好玩、有趣,卻完全沒有想到他們的心正遭我們千刀萬剮。以為他們會報復或向家長告狀,沒想到隔天卻又不記仇的與我們相處。反觀自己,常因為別人小小的玩笑而生氣、記仇,如果我真的把他們當作是朋友,我還會這樣嗎?我是不是無意中傷害了許多人呢?我真得該好好反省反省!
Comment by 陳威翰 (05/04/2012 22:30)
以前,班上有一位同學,因為家庭的某些問題(大家事後才了解),而使他在班上成為大家的笑柄,他也因為得不到關愛,因此到處惹是生非。老師因為見他不守規矩就對他說:「因為你轉來,為我們增加了很多麻煩!」這位同學每次都一個人孤單的坐在角落,直到有一次,他提出了一個很好笑的問題,不但全班哄堂大笑,老師也誇讚他反應快。從那天之後,他是班上的開心果,也是一個讓大家尊敬的人,因為他總是邊開玩笑,邊提醒別人不要嘲笑家庭不美滿的人。他不希望有人跟他受到一樣的傷害。
Comment by 潘其旻 (05/05/2012 20:12)
從小,我父母就教育我;看到需要幫助的人,就要盡所能的幫助他。因為如果這次幫助他解決困難,下次自己遇到困難,他可能也會毫不猶豫的幫助我,而且,好事做得愈多,福氣就會愈旺盛。所以只要多做善事,就可以為自己的家庭積福報。俗話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所以,幫助別人就是在幫助自己。
Comment by 陳昶佑 (05/05/2012 20:28)
教育是改變人生的力量,不論是家庭教育,抑或學校教育,各種層面的教育都是徹徹底底的關鍵。師長的一席話很可能就是命運的轉捩點。學校教育不應該單單是學科上的教學指導,品德教育也必須包括在內,尤其是在未來十二年國教制度下的臺灣甚是重要。兒少時期是品德養成的時機,過了這段時間就很難再有變化。所以在無法逃脫的國中小教育體制下,學生在校時間比居家時間長的情況下,國中小老師便顯得格外重要且肩負重任。
Comment by 張宛婷 (05/05/2012 20:42)
每個人都有很多心事,有的是高興的,有的是悲傷的,有的是埋怨的。當這些事埋在自己的心裡久了,就會想與他人分享,而那人正是自己的朋友。朋友是可以一起玩樂的,朋友是可以一起分擔痛苦的,朋友是可以訴說一切的......。我的朋友們,接受了我所有的喜悅,接受了我所有的悲憤。這次,換我接受他們所有的情感,換我陪著他們,支持他們。
Comment by 煖 (05/06/2012 19:58)
經常,自己的同儕中,因為有些獨特的人和自己不一樣,就用異樣的眼光看待他們,但他們從未想過被特別的注目時,是何等的不舒服。朋友,是互相的,互相分享內心感受;互相傾聽所有瑣事;互相包容對方。每個人都應該擁有同理心,就因為他擁有,才會被嘉許,而「善心」是會被感染、散播開來,激起內心的同理心。
Comment by Q咪 (05/06/2012 20:06)
"尊重原著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