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不一定會有具體的回報,你捐了一百元給慈善機構,它不會變成一千元。但為什麼,有人就是想要助人,不顧他人的眼光?那是因為,他們認為感情,比具體的東西來得重要,而這些人,就在你身邊。看看你四周,仔細觀察之下,就是有那種默默幫助人的同學,在你平時沒有注意的小地方花了很多心力。
說個故事給你聽,它完全符合這個道理:你真心助人不一定會得到回報,但得到的,是感情。有個男生被從天而降的水淋到。他抬頭一看,發現上面有一根漏水的水管,再看了看旁邊,看到一盆荒蕪的盆栽,就拿到漏水的水管底下讓水澆在它的身上。之後,他只要看到別人有困難,就會跑上前去幫助他們,儘管那一些行為在他人眼中何等愚蠢:為甚麼要花這麼多的力氣去幫助人,而不做好自己的事呢?一開始別人不認同他,認為他做的那些皆沒有意義。
然而,故事的轉折,就發生在他做善事時。他每天會固定去捐錢給一對母女,他們告訴主角:這些錢是要給小女孩當學費,供她上學唸書用。但別人以為他們拿到的錢,是要拿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給女兒唸書。主角毎捐一次錢,就會有人搖頭嘆氣,像看傻瓜的樣子看他。
這名男生不理會別人的眼光,持續不斷地捐助。日復一日,他發現,小女孩總算有錢可以上學,因為她穿著制服,出現在他的眼前……。
後來大家慢慢認同他,他也得到回報。這個回報,就是感情。他幫助過的人或物,也慢慢開始感謝他:荒蕪的盆栽長成小樹,流浪挨餓的小狗成為他忠實的朋友──幫他提水澆花,孤獨的老人以微笑和雙臂擁抱他,推車的小販和他一起有說有笑……,這就是真心助人,不求回報的他──得到的禮物。
愛默生說:「若真心助人,自己也必定會獲得他人的幫助。這是人生最美的報酬。」不管是多小的事,也認真幫助他人的那一種態度,得到的回報也就是助人之後,無法用金錢衡量的成就感,以及濃濃的人情味。
※尊重原著版權,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抄襲及講稿使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