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資料《我抓得住--班級經營》
舊平臺已無法呈現紀錄
舊平臺已無法呈現紀錄
今移至此平台
HTTP://BCRTW73.BLOGSPOT.TW/
並更名《我抓得住》
星期五, 三月 06, 2009
2009年3月6日研討
問題:如何培養學生遵守紀律的習慣
[回覆]
紀律的養成非憑一朝一夕所能,父母與老師必須有足夠的耐心與體力,才能在孩子青春期使他們奠定良好的生活習慣及學習態度。如果父母或老師的價值觀有所偏差,也容易敎出這樣的孩子(學生);尤其是父母,倘若老師在要求學生改變一個習慣時,父母卻認為孩子「這個無所謂」、「那個也無所謂」,那麼學生更不可能有所改變了。所以一個紀律的養成,必須要從心裡認知:確實要這樣做!
Comment by 郭珮甄 (01/01/2010 11:19)
[回覆]
我曾經透過文章的力量來改變學生,所以父母與師長經常閱讀是很重要的事;孩子看一篇相關的文章,可以讓他相信「確實要這樣做!」
例如:有些學生總喜歡將書包放在走道上,妨礙別人走路,還造成同學摔倒的危險是發生。我就會準備有關「公共安全的重要」這類的文章提醒大家,好像有幾分效果喔!
Comment by 石裕惠 (01/01/2010 11:19)
[回覆]
說到書包的放置,我是覺得可以要求學生放在同一側,並說明理由:位置兩邊的走道,至少有一邊是暢通無阻的,不然有人掛右邊,有人掛左邊,早成走路的人走這邊也不是、走那邊也不是。
Comment by 林曉亭 (01/01/2010 11:20)
[回覆]
書包如果放在椅子上,有些學生就會藉著轉頭拿書包的時間順便與後面同學聊上兩句,然後上課的紀律又出現問題了。所以我覺得曉亭的方法不錯。
Comment by 石裕惠 (01/01/2010 11:20)
[回覆]
現代的教育強調尊重個體與多元發展,對於必須要求團體規範的學校老師而言,其實面臨到不少壓力。從服儀、頭髮、甚至連課業的繳交,既然是規範,就必須設定統一的標準,卻也容易被扣上「不懂彈性」、「教育軍事化」的大帽子。
前兩位老師講到書包放置方式,一定會有人覺得這麼雞毛蒜皮的小事,何必斤斤計較呢?掛書包的確事件小事,但教育本身除了「愛」孩子,也要「教」孩子。現代人,孩子生的少,家庭成員鮮有超過十人以上的,因此到了學校更應該學習大團體的共同遊戲規則。如果一間教室裡頭的擺設缺乏秩序感,凌亂容易讓人心浮氣躁,學習也會受到影響;如果一間餐廳的桌椅任意放置,你還會相信他們的衛生是可靠的嗎?如果一家工廠的生產工具隨意棄置,你會不會擔心隨時可能發生公安意外?
在人類的社會裡,設計各式各樣的法律,都是希望人們在有限的自由範圍內,遵守規矩,同時保障其他人及整體的權益。從學生時代就能學會這樣的素養,才是完整的教育,不能輕易忽視。
Comment by 舒富男 (01/01/2010 11:20)
[回覆]
我推薦一本好書:教師HD(稻田出版),這本書主要是強調教師的習慣與專業技能可以影響學生,書中收錄了二十四篇校園故事,等我完全看完再與你們分享。
另外,我贊成「紀律要從小養成」,父母的責任很重要,如果父母本身的生活習慣不好,孩子很容易受到影響(應該就是「耳濡目染」吧)。最擔心的就是老師在學校要求學生一些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食衣住行育樂方面,而家長的觀念卻與老師的觀念背道而馳──這才最棘手的問題。這時老師只好藉由同儕的力量──讓學生在團體中受到潛移默化而改變──讓該學生與紀律良好的學生有多接觸的機會,例如在分組活動或競賽時,刻意將該學生與紀律好的學生安排在一組。老師也可實行「榮譽卡制度」,藉由鼓勵的方式養成孩子遵守紀律的習慣。
Comment by 林曉亭 (01/01/2010 11:21)
[回覆]
我再補充一下如何讓學生遵守紀律?
一開始就要跟學生約法三章,說好教室是大家共同生活的空間,環境必須大家共同來維護。例如:一、上課要準時,二、早午休要安靜,三、作業簿不遲交等等,只要講好了,就必須徹底執行,學生做得好的給予鼓勵,做不好的給予懲罰(記小藍本或做值日生等等),只要老師有心執行,學生多能遵守紀律。
另一方面是在食衣住行育樂方面來要求學生遵守紀律,食包括早午餐與零食飲料的規範,衣包括穿不穿制服與頭髮配件等等,住代表個人座位與掃地區域的維護,行代表在校園間活動該遵守的規矩,育代表讀書的態度與方法,樂代表團體活動與個人休閒應有的限制與約束。
可利用學生間的同儕力量幫自己達成心目中理想班級的樣貌,除了各股長的要求盡責,每排還可以選一位排長,除了收考卷,幫忙排座位之外,還可以幫忙記錄聯絡本,是老師不可缺少的好幫手。
Comment by 林曉亭 (01/01/2010 11:21)
[回覆]
班級的紀律單靠一位老師的力量,真得有限。因為要課務繁忙的老師時時刻刻成為那「執法者」,確實有困難,更何況要能讓同學達成自律的目標,像曉亭老師設計一套班級內共同遵守的制度,真能省去不少力氣,也能讓同學學習自我管理的能力。老師扮演的角色,從「管理者」轉換成「引導者」,在過程裡以「觀察者」的角色適時提醒同學,避免脫序的發生,在有紛爭或幹部遇到困難時,也能扮演「仲裁者」。所以有人說:教育的最高境界,是無為而治;無為而治,並非不要管,而是教會學生能將各項規範內化成自己行事的一部分,學習判斷可為與不可為之間的界線。
Comment by 舒富男 (01/01/2010 11:21)
[回覆]
生活上,其實我也是一個會忽略許多細節的人,因為常用腦的關係,所以,一些地方就懶得要求了。例如:有些學生經常將書包放在走道上,如果會使我行路不便,我才會嘮叨他兩句,卻從未對此作規範,所以也造成學生這方面習慣的繼續。聽了二位的作法,我決定採行。這應該就是參加讀書會的好處──可吸收到老師們更好的作法喔!
說到家長與老師對孩子的要求不一致時,我是覺得:只要是對的事,就要堅持!為了孩子好,我會讓自己演一場「發飆」的戲。我就拿一件發生過的是表演給你們看(此時作了一個關上門的動作,為了不嚇到路過的人):
上課時,一位老師問全班:「班上有沒有□□股長?」此時導師我正看著全班上課情形,赫然發現那位□□股長是兩手盤在胸前、身體下滑坐著、一臉不屑、並不回答。當老師再問一聲時,我看到該生的態度還是不變,唯一改變的是他開口了。我聽到的是兩個字「不在!」我火大了!立刻打開小導師室的門,想辦法讓自己火氣上來。先跟任課老師打聲招呼說抱歉,然後我很快用食指指著那位□□股長說:「○○○!你什麼態度!你對師長那是什麼態度!你給我過來!」全班呆望著我,而該名學生平常就很油條,當時也被我嚇著了。他很快走向我,結結巴巴地說(他平常可是伶牙俐齒得很呢):「我……我說『在」啊!」一開始,我懷疑他說謊(可能是被我嚇到說謊吧),但我並不針對他回答老師的是「在」,還是「不在」。我讓無名火繼續燃燒地說:「我管你說什麼!我要管你的是你對老師那什麼態度!你母親真是把你敎壞了,每次我只要對她說你犯了什麼足以被記過的事,她就會說:『這樣也要記過』!好!我現在打電話給你父親,不再打給你母親!你給我進來!」說完,我用力關上小導師室的門,又刻意留了一點點縫,讓我憤怒的聲音能隱約傳到其他學生的耳裡── 懲一儆百,也是我的目的。
電話接通之後,我讓自己繼續生氣著,說:「○○的爸爸!您好!您聽我現在說話的口氣,就知道您寶貝兒子又惹事了。我現在正在氣頭上,而○○就在我旁邊,倘若我說話口氣對您不禮貌,我先向您道歉,而您知道我像讓○○知道他的行為多嚴重,我的怒火一下子無法停息,真是對您抱歉。」電話那頭,該生的父親一直說:「沒關係!沒關係!您說。」然後我繼續生氣地將事情經過重述一遍,並強調這句話:
「我相信○○也很單純,大人敎他什麼,他就學什麼。您知道我一直很欣賞○○的才氣,也把他當成自己的兒子在教導他,但我實在受不了每次告訴○○的媽媽說您兒子出了什麼狀況,且有些時候是真足以記過的,○○的媽媽就說:『這樣也要記過』!難怪像○○資質這麼好的孩子會一直出狀況!我知道ㄅㄚˇ ㄅㄚ您不一樣,您一定會管教他,所以以後○○有什麼嚴重問題,我直接與您聯絡了。」我噼哩啪啦一口氣說完,然後對方很客氣地說:「好!好!好!以後老師您就打我的手機,如果我未接機,一定會盡快回話給您!」
通完電話,我便令該生回座位,是很生氣地說:「回去!」該生低著頭一改方才對任課老師的傲慢。
下課之後,當任課老師說了一聲下課,我立刻打開門,走到□□股長身邊大聲說,也故意說給全班聽:「我知道你的母親就跟全天下的母親一樣愛自己的孩子,看!你自己說你腳上掛的那個「五色線環」就是她去為你求的。我先告訴你:古時的女奴腳上也都是掛一個鍊子,你最好換地方掛!(最後這句的語調緩和、平靜許多。)
(以下這段話,我是字字鏗鏘有力地吐出來喔!)
你母親這麼愛你,你竟然讓你的母親揹負「不會管教孩子」的罪名,為了你的母親,你立刻證明她並不是想把孩子敎成這麼忤逆師長,去正式向老師他道歉!」接著該生低著頭走向講台,我聽得出他的聲音是很有誠意的──「老師!對不起!」
我的結論是:
小孩子就是要敎!連家長也要敎!不過幸好我這學生的爸爸真的很明理。如果老師遇到不明理的家長,要表達自己的立場之前,別忘了先說出一些肯定家長的話──話中刻意提醒家長「他是個明理的家長」!
Comment by 畢仙蓉 (01/01/2010 11:22)
[回覆]
其實工作本身就是一種角色扮演,畢老師的經驗分享真是太棒了!在可自我控制的範圍下,以表達情緒讓學生及家長瞭解到事情的嚴重性,有時是必要的。情緒裡蘊藏著我們的關心和對孩子的用心,以及對家長的參與期待。就像一首歌曲的起伏可以感動人一樣,同樣的音符在充滿感情的表演者下,就能讓它的作用變得更大,讓聽者融入共鳴,但記得一定是「能控制」的原則下,而且一定要很「正面的」、「期待的」方式。
當我們看見有些孩子脫序的行為時,可能是長期來自於家庭的忽略和縱容,若能適當的轉換,把父母的力量一起加進來,效果勢必更好,至少可以確定他不會只有在老師面前「裝」配合,在私底下又是另一個樣子。
Comment by 舒富男 (01/01/2010 11:22)
[回覆]
一位心靈運動領導者曾說,這世界上大約有八成的人太徬徨、太懶惰,但有大約兩成的人過得很努力。 太努力也是會徬徨的。 但是,你仍必須盡你所能,非到最後關頭,不輕言放棄。
身處於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似乎沒有人不戰戰兢兢的努力求取新知。為了達成夢想,每個人無不日以繼夜的努力著。 但若仔細觀察每個人的學習過程,你會發現,實際上真正從頭到尾,表理如一的學習者占的比例不多。為什麼呢? 是身體上太辛苦了,想偷懶一下嗎? 或是因為時間的因素,讓人不得不靠一些旁門走道的「竅門」來達成預定目標? 亦或是心理上害怕自己再如何的努力都拿不到「亮麗」的成績單嗎? 如果試著去問周遭的人有沒有作弊方面的經驗,幾乎沒有人不給肯定答案的。想想看以下的故事,並問自己,你想成為那一種類型的學生。為什麼?
A君和B君在某學期時共同上了一門必修課。 既然是必修課,也就是意味著上這門科目的同學一定要及格。否則,就要重修一次。 話說A君是個在讀書上,寫報告上,行動敏捷的人。 每次到要報告的前一週,才開始收集資料,撰寫報告。
班上的同學對他的印象則是聰明、口才佳、外表顯眼。 相反的,B君是個在讀書上講求慢功出細活的人。每次要報告的前一個月前開始就會開始準備報告的一切事宜。同學對他的印象則是用功、認真、踏實。 期末報告到了,同學們每人無不認真的做報告和上台發表內容。期末結束,成績出來時,大家很訝異的發現一件事。 弔兒郎當的A君成績及格而認真的B君竟然被當了。 這是這麼了?大家狐疑的面面相覷。
B 君自然是很難過。 該交的報告無一掛漏。 該上的課也從來沒有翹課過!唯一一次的正式筆試成績也不差啊! 那怎麼會被當呢?想一想,或許問題出在期末報告上。 回想起報告時,老師百般的出些叼鑽的口試題時,應就知道分數可能不高了吧! B君想,既然程度不好那就只好勉勵自己再修一次。
雖然很丟臉的要和學弟妹一起上課,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往好方面想,學弟妹若想知道老師會出那種題型的考題,期末報告要如何做等等之類的事,可是要來請教他的呢!而且自己也可以趁機利用這次重修的機會,來做一份和畢業相關的論文報告。 這樣也不算浪費時間和金錢了。
後來,B君也沒多想為何A 君會成績通過的事情。反到是過了一個月後,B君間接從同學那聽到A君到處洋洋得意說明為何他會順利通過的「竅訣」。 原來,他找了一個最保守的題目,很多的相關文獻,加上他「換句話說」的功力。前人的研究內容就很順利的變成他的報告內容了。 既然題目保守,老師就沒什麼好問的。 加上A君在沒清楚的寫出某些報告內容是出於那些前人的論文裡的狀況下, 老師就自然的認為那些就是他的想法。而且A君的口才又流利,難怪老師給了他高分。 相對的來說,B君做的題目是少見的,文獻不多。實行度的確頗有爭議。雖然有創意,但因為支持點不多,所以才造成分數低落吧!
想想看!
1.在做作業時會因為想要快速做完作業而找解答來抄? 亦或害怕成績低落而抄襲同學的答案嗎?
2.在做報告時,你會選擇簡單好做,保證一定不會被當的題目來做,或是有些挑戰性,但你很有可能會被當的題目來做呢?
3.在面臨要補考或重修時,你會告訴自己什麼話呢?
親愛的同學們,學習之路遙遙。你的學習態度將在未來反應到你的學習成就上。
想好了你要做那種學生了嗎?
Comment by 郭珮甄 (01/01/2010 11:23)
"尊重原著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
"尊重原著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