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資料《我抓得住--班級經營》
舊平臺已無法呈現紀錄
今移至此平台
HTTP://BCRTW73.BLOGSPOT.TW/
並更名《我抓得住》
演講地點:臺中市北屯國小
演講時間:2012/9/19星期三下午 1:30~4:30
開場白
在我定出「如何讀出好品德」這個講題之前,對於北屯國小的認識是:這是一所擁有108年悠久歷史的小學,和我的母校清水國小一樣──不知作育了多少代的英才。點閱「北屯」首頁,驚喜發現:羅校長玉霞女士積極推動「閱讀與品格融合」的教育,不就是我今日起將至各校推廣的理念嗎?更令人驚喜的是:由張主任政隆先生設計的「彩虹牆」,在美麗的色彩下所具備的內涵竟然又與我在「臺中教育報導」創刊號發表的文章不謀而合──擁抱、接納多元差異的孩子,賞識他們的獨特性,幫孩子秀出他們的自信與亮點。
除了少數聽過我演講的老師外,大部分的與我不曾交流,甚至不曾見面,但今日相遇──從我踏入北屯國小的校園那刻開始,彷彿我就是這所國小的老師──因為我們太多相似的地方,感謝你們的相知相惜──給我這個舞臺。趁著現在聲音狀況還不錯,讓我朗讀幾篇文章,其實在場各位也可藉由這幾篇文章在班級進行品德教學。〈篇目:知人難,相知相惜更難、蚌的胸襟、埋怨是心靈的癌症、放下就是解脫〉
正文
為什麼要閱讀?
「增進語文能力!」〈黃曉苓老師說〉
「陶冶心性!」〈洪美娥老師說〉
「看看外面不同的世界!」〈張富玲老師說〉
以上都是很棒的答案,但不知還有沒有其他的想法?〈大家思索中……〉
或許沒有為什麼,就是想閱讀甚至喜歡閱讀〈不少人頻頻點頭……〉
我覺得閱讀是很輕鬆、很愉快的事,但很多時候也要讓它成為有意義的事。
這只是我自己的想法,今天站在這裡的這個機會,也是我想從各位身上汲取寶貴見解的好機會。
閱讀能不能培養品德?
「可以。耳濡目染!書,可以淨化人心。故事因為有情境,能感動人,影響仁發自內心去改變,比說教還令人信服。<北風與太陽>中,太陽以和煦的熱力,使旅人脫衣;閱讀就好比太陽,可以跨越國界,達到無與倫比的影響力。」〈白舜文老師〉
是不是所有的閱讀都能提升性靈或者說增進品德?〈幾乎所有的老師都搖頭〉需不需要限制學生閱讀的類別?如:漫畫、笑話全集、體育雜誌、美容雜誌、鬼怪小說、科幻小說、名人傳記……。
「針對某一些類別要限制,例如:鬼怪,並不是老師對此類的書有偏見,而是要顧及有些孩子觸及此類題材,會害怕影響生活。除此之外,有些題材也要顧及年紀是否合適,不然,總體而言,閱讀是越廣泛越好,可涉及的層面、層次也較多,對增廣生活經驗、學識、常識,均有幫助」〈一位老師回答但表示不便透漏姓名〉
「我國一的兒子所就讀的學校利用晨會搜索學生書包,一陣地毯式搜查,十幾個同學被記缺點。女生眼眶紅,男生臉色臭。國醫生活竟被從家中帶來的小說,因不夠具文學性而點上一些些小污點。其實多元的社會,我們帶領孩子多元閱讀,但到了國中卻因此而讓他們傷心。我們並不覺得類別多元是個錯。當初在文字及各科應用教學時,不就是告訴孩子可以看廣告看板認字,要會讀摺頁、說明書……?為何長大了就要選類別?內容才是最直得注重跟關心的,慎選內容,才能引導孩子正確選擇。」〈黃勇媜老師代表組員發言〉
這裡我給各位看一封信,信件內容是經過當事人同意呈現:
「親師座談結束了。幾個國三班級導師說家長反應學校圖書館提供漫畫、言情小說、光怪陸離的小說,使得孩子沉迷且對學習沒有幫助,不僅是浪費時間,更恐怕有不良影響。也許我們想引起學生進入圖書館的意願,但圖書館所放的書會對學生有這方面影響,是否失去了原本的美意?家長們的看法也不無道理。不知學校能否管制,至少不要讓國三學生借閱。」〈一位國三導師〉
「各位老師好!以下是圖書館的回覆:
1. 圖書館漫畫由師長挑過,不可外借。
2. 在文字與影像競爭的時代,唯一尚可與電動玩具拮抗的大概就是九把刀、御我、橘子、暮光之城、盜墓筆記之流的光怪陸離小說。若把這些書籍拿掉,讓圖書館充滿了知識性的典籍,我們會成為一個安全卻進退失據的館。
3. 閱讀也是有代溝的,就像個人努力推余秋雨,國文老師推黃春明,他們成了經典,被供成「百閱」,但我們的經典可能是下一代的苦藥。君不見每年各科推薦的"好書"在時光中蒙塵。
4. 就像我們年輕時喜歡看倪匡、金庸和瓊瑤等"光怪陸離或言情的小說",這一代也一樣先將閱讀當成休閒的選項或情緒的出口,然後在不畏懼文字之後,慢慢親炙詩、散文和其它經典。
5. 讀得多,才讀得快,然後才有所謂的閱讀習慣。中學生的閱讀推廣以養成終生閱讀為目標, 故先吸引同學進館借書。讀書是目的,亦是手段。
"不良書刊"當然不可入館,但煩請同仁明確指出那幾本,圖書館將馬上下架。
6. 對考生家長而言,任何與升學不相關之書都容易被歸類為"不良書刊",漫畫更是大惡。弔詭的是: 壓力大的考生最容易躲在小說的世界。個人高三最後三個月,看到課本就討厭,硬是啃完了京華煙雲、未央歌和滾滾遼河等磚重的小說,結果聯考考砸了,卻多了一生行走的養分。師長的顧慮,館方真的了解。
7. 圖書館是服務全校的館,若大多數同仁贊成對國三同學實施借書管制,館方亦無異議,但在12年國教鼓勵多元的時代,迎進警備總部飄散在歷史的遊魂 重行文字檢察及思想控制的戒嚴之風,利害相權,載舟覆舟。 我輩宜三思!
圖書館 敬上 」
〈惠文高中圖書館蔡主任淇華〉
如果我們在推動閱讀的時候,要求學生只能閱讀文學性或勵志性、知識性的書籍,你們認為有多少學生喜歡閱讀呢?當學生對閱讀提不起興致的時候,我們想藉由閱讀教給他們的一切,就很難實現了。
好幾年前,我是這樣的老師:女學生於課堂上看言情小說,被告誡幾次不聽,終於我在某一堂課爆發情緒──當場撕了她的書。不僅學生受到驚嚇,連我自己也驚訝自己的失態。隔天向她道歉,她很有修養的笑著說:「沒關係!」
事隔多年,我仍然羞愧自己撕書的動作,更後悔阻礙學生閱讀的興致──因為那名女學生在讀了幾本同類作品後,轉讀倪匡和金庸的小說,我才知道她原來真是個喜愛閱讀的孩子。怎麼說?像她那樣喜歡閱讀的孩子,對各類書籍都想翻翻,這是正常的事。
不過,我們確實應該了解孩子他在閱讀什麼樣內容的書籍,畢竟不是每個孩子都有判斷能力,甚至省思能力。例如:《飢餓遊戲》這部目前許多孩子覺得頗好看的小說,會不會有孩子從中學到暴力?〈幾位老師點頭〉所以當我的學生閱讀這部小說時,我也趕緊買了一本來看,確實好看!但我也在讀完第一本時,趕緊寫了一篇引導閱讀,不久,各位將會在「我抓得住—班級經營」看到學生的迴響──學生在迴響的同時,就是他們省思的時候。
有些家長會反對孩子閱讀小說,我想這些家長應該有一部分不像勇媜老師那麼喜愛閱讀。
讀小說確實耗時間,我不讓自己的孩子讀小說,是在他即將考試的時候,平日我佩服他們喜歡閱讀小說,且都是不錯的作品──佩服他們的耐性,也欣賞他們的品味。小說的文字那麼多,沒有耐性怎讀得下去?而我所說的「有品味」,也不是指那些經典名著而已。
有些精采的小說,也可以教給孩子正確的觀念,甚至引起他們行動的決心,例如:《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大家可以在「我抓得住—班級經營」2011年9月11日<沈佳儀帶來的禮物>看到29位學生的迴響。
藉由閱讀推動品德教育的方式,其實可以很簡單,讓孩子讀一則故事,或者你讀一則故事給孩子聽,這都是很有效率的方法。但是故事好聽或不好聽,對孩子的學習興趣有沒有影響呢?
「故事好聽,他人的故事可以當鏡子,看見自己的影子。例如:用<樹的醫生>談愛的教育,用<秋江獨釣>看老於翁的專注。」〈徐培芳老師〉
如果有一篇好文章或一本好書希望家長一讀,您會用什麼方式鼓勵對方?
「如果有一篇好文章,希望家長一讀,我們會選擇影印發給每位家長一張,請家長分享一些意見,發榮譽卡鼓勵孩子,並將內容與全班孩子分享,放上班網讓家長可以相互交流。」〈丁婉茹老師、蔡淑惠老師〉
閱讀,不應限於白紙黑字的書,我們的生活就是一本書。其實每個老師都有對孩子進行品格教育的義務,什麼時候進行才恰當?像我自己是只要生活有新發現或新領悟,隨時利用上課前或下課前3至5分鐘講述,接著3分鐘聽聽孩子們的想法。我有時也會讓他們看看朋友寄來的pps.檔,讓他們安靜看完後發表感想,像今天我就準備了這幾個檔案與大家分享〈沙子與石頭、感動得叫人心疼、厚道的人,運走得長、堅守自己的價值、失敗獎〉
我覺得閱讀是很輕鬆、很愉快的事,但很多時候也要讓它成為有意義的事。因此我推動閱讀的目的,不僅是希望孩子喜歡閱讀,更希望他們從中培養好品德。底下我就呈現自己幸運榮獲100年「教育部閱讀推手」時所說的一段話給大家看:
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為了不使孩子因為閱讀而產生思想或行為上的偏差,閱讀,不應僅止於老師鼓勵學生閱讀,老師自己更應以身作則,甚至引導學生閱讀與思考的方向,如此才能讓心智發展不成熟的孩子,因為閱讀而有真正的收穫。透過師生一起閱讀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作有方向的學習──這學習不僅使寫作能力增進,更使內在心靈得以淨化、提升。閱讀的方式,可以由學生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一本書、一部影片、一則報導、學習有感……),可以是老師帶領閱讀並提供學生迴響的機會與發表的舞臺──這種引領學生走對方向並開發自信的閱讀學習,很容意看見閱讀的成效。透過師生發表文章與迴響的方式,使閱讀看得見成效──正是「鳴響閱曲」的主旨。
「鳴響閱曲」是我獲獎的方案名稱,已寄給貴校葉主任,其中有我的作法與學生成果,歡迎大家指教。又或者大家可直接點入「我抓得住--班級經營」, 便可看出我如何讓孩子讀出好品德,千萬記得也要看看各篇「迴響」的部分。
如果老師能做好閱讀引導的工作,不僅可以提升孩子的品格,還可以訓練孩子的思辨能力。「我抓得住--班級經營」就有好幾篇是孩子推薦好書給同儕,在每篇文章底下「迴響」的部分,就是他們根據學習單所做的思考。
這些年,我已不再限制孩子閱讀的類別,但會建議他們閱讀值得一閱的書,並且給他們一個發表的舞臺,讓他們也可以從閱讀中建立自信甚至發現自己的使命。例如:會寫文章的就透過自己的文字推薦好書或發表心得,文章寫得普通的,可以採「記錄書中精彩片段」的方式,也達到推銷好書的目的──前者在「我抓得住--班級經營」可見,後者在我的班網「畢生絕學9902」可見。由衷感謝敝校圖書館主任蔡淇華老師設計《閱讀週記》這本紀錄簿,感謝林惠燕老師大力推動,我的學生才有這個發表的舞臺。
最後我以自己在「鳴響閱曲」中的結語為今日的演講畫下句點,感謝北屯國小對我的相知相惜,特別感謝葉主任晉源與趙慧菁組長的溫馨接送情。
結語
從民國七十七年大學畢業踏入教育界,我即努力推動閱讀,一顆希望全臺灣學生熱愛閱讀的心,曾幾次在國語日報與其他教育專刊表明。隨著教學年資的增長,我的心也越來越急切──不知道自己的影響力能否在離開教育界後繼續下去。也許不必擔心,因為一定還有其他人會像我這般努力。
推動閱讀的方法有很多種,每位推手的目的也不盡相同,而我是既希望學生透過閱讀讓自己更能夠表達──無論是說或寫,又希望學生透過閱讀,知道世上更多的知識,最重要的是:我希望學生有一顆漂亮的心──能看到世間所有的美;有一顆堅強的心──能樂觀看待人生一切的挫折;有一顆知足的心──能感念那些讚美他與批評他的人;有一顆奉獻的心──能相信自己改變的力量,願意幫助更多需要的人。
我不能說自己長年推動閱讀的結果改變了很多人,但我能確定改變了一些人,而這些人,他們又會以自己的力量去影響整個社會,甚至整個世界。
許多改變不是一蹴可幾,更不是可以用紙筆呈現──這種改變,只有與被改變者長期相處的人才能感受到,例如:原本喜歡抱怨的學生,透過閱讀而知道正向思考的重要;原本不拘小節的學生,透過閱讀而知道禮貌的影響力;原本自卑的學生,透過閱讀而知道自己未來也有希望成為父母的驕傲、臺灣的光榮,……,諸如此類無法輕易看到的改變,我還是將他們改變的結果呈現了,,就在以下網站中:
「我抓得住-班級經營」http://203.64.159.93/plogxx/index.php?blogId=19
畢仙蓉作品「最近迴響」、
惠文高中教師與班級部落格「畢生絕學9902」http://203.64.159.61/j9902、
「畢老師的寫作裁縫室」
http://203.64.159.93/plogxx/index.php?blogId=21
"尊重原著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