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4日 星期日

十二年國教需要的心理建設與作法/畢仙蓉

歷史資料《我抓得住--班級經營》
舊平臺已無法呈現紀錄
今移至此平台
HTTP://BCRTW73.BLOGSPOT.TW/
並更名《我抓得住》
講師:臺中市立惠文高中 畢仙蓉老師
演講時間:2013/6/ 22 星期六
演講地點:苗栗市僑育國小
演講對象:親、師、生
     
陸續報到中
  
  趁著還沒開講,蔡校長家井先生與畢仙蓉老師及家長/小朋友合影留念

     

   為了鼓勵家長與老師在假日仍不忘為教育進修,曾懿慧主任與團隊付出不少心力準備這場研習


     來自台中市惠文高中四位典範學生現身說法:吳泰宇〈左起〉/何艾玲/袁苙芸/林耕磊
       另有不克到場的幾位則以影片播放方式呈現他們的經驗分享








演講內容
壹、十二年國教孩子需要的心理建設
   一、學習力重要能力也重要

    何謂「學力」?教育部國語辭典解釋:「研究學問所達到的程度。」那麼「能力」又怎麼解釋?「本領。」
    我們教育孩子說學力比學歷重要,但我還想讓孩子知道:不能僅有學力,還必須有能力。
    倘若僅具赫赫有名的學歷,卻沒有該領域的相當實力〈或稱「學力」〉,那是不是叫「金玉其外」?若是有了學力卻不願〈或無法〉在環境裡展現力量〈甚至產生正面影響力〉,是不是沒有能力?我們一起思考看看。

    1.不管會不會,多學就會

蔡欣容〈藝術人文獎得主〉:我在三家幼稚園待過。第一家,幾乎什麼也沒學到,因為吃飯速度太慢,老師授課時我還在教室外的長椅上吃飯。母親發現我的學習進度嚴重落後,讓我改上另一間同樣是全美的幼稚園。結果在那裡數個月,我只學到一首簡單的兒歌,其他時候不是玩樂就是點心時間。如同孟母三遷,母親又辛苦找到一間離家非常遠的全美幼稚園。但因浪費了一年多的時間,我的所學實在比同齡的人少太多,導致該幼稚園的老闆娘不願收我。母親於是帶我回家,對我進行為期兩個月的魔鬼訓練。她耐心地從英文字母開始
教起,然後借閱大量的英文書刊讓我背誦。兩個月後,老闆娘終於點頭答應收我了,但要我降級就讀小我一個年齡層的班級。我很不服氣,拚命學習英文,不間歇的閱讀與背誦。半年後,我終於轉到同齡的班級,卻依舊被人看不起,因為我是程度最差的那一個。自尊心驅使我繼續苦讀,半年後,我跳級了,不但成功進入大我一歲的班級,還是那個班級中的佼佼者。幼稚園大班時,我通過全民英檢初級,跌破所有人的眼鏡,也成了該幼稚園的活招牌。我了解到,只要有心,沒有做不到的事!  

   2.無論行不行,多做就行

蕭佩宛〈議長獎得主〉:初當班長時,本以為自己沒那能力做好,但克服心理障礙後,認真的替班上同學及老師服務。每次接下任務時,我便會告訴自己:「他們願意把任務交給我,就表示他們認為我有這個能力可以完成,這也是我能展現自己實力及累積經驗的機會,不能辜負大家對我的信任。」經過這一學習擔任班長的職務後,我從不知道如何下手完成任務,到現在對於完成任務已得心應手。或許剛開始並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但只要肯做,就有可能成功。

林昱伶〈藝術人文獎得主〉:當聽到老師指名要我當副班長時,我心中不安的情緒一湧而出。最害怕的就是和教官溝通。為了不想讓老師失望,不想讓同學覺得我軟弱,所以很努力跨越心理的障礙。有一次同學被學校記曠課他怒氣沖沖的跑來找我,當時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只帶著他到教官室,找教官。那時我是一個不怎麼會表達的小女孩,和教官解釋了一會兒,他板著臉問:「你的重點是什麼」?被他這麼一問,我急了,一句話再也說不出,只差沒滴下淚。她叫我回去冷靜一下下節課再來。那節上課我把我要說的話寫在白紙,改了又改,改到我滿意為止。下節課,到了教官室向教官說明時,我充滿著不安,幸好,照著計劃。教官一查,後來證明是學校誤記,那時我才放下心中的大石頭。這樣的幹部經驗,讓我面對類似的事情能處裡的比同儕好。幸虧當時沒有選擇逃避而是選擇面對,有嘗試才有可能成功,如果不試就永遠不可能嚐到甜美的果實。

   二、讀書不是唯一的事但仍是必要的事
 
       1.學歷越高是否成就越高
       2.雞排博士宋耿郎的啟發
       3.從名校三兄弟賣拉麵談起
  
何艾玲〈市長獎得主〉:其實這兩則新聞只是一小部分,社會上還有許多像這樣的例子,頂著高學歷光環,卻做著和學校所學不相干的工作,舉凡:學法律的賣雞排、歷史系的賣拉麵、經濟系的打籃球……,感覺好像是浪費了幾年光陰在讀書,但是換來的是他們的快樂人生。

袁苙芸〈市長獎得主〉:我知道不是每個人對讀書都有極大的興趣,換個角度想,假設有一天,自己理想的事業失敗了,要找工作餬口時,有著較漂亮學歷,可以較容易地找到工作,雖然不是自己興趣所在,起碼可以擁有不錯、穩定的收入。
何艾玲:就像新聞中,賣雞排的博士生,如果哪天,店收了,大多只是重拾書本,回去當助教罷了。比起別人,有了更多選擇,長遠來看,人生旅途可能更加順遂。

   三、認真參與活動並從中提升自我能力與品格
       1.從活動學習與人相處
      
吳泰宇〈服務獎得主〉:人是很特別的動物,從猿人演化成智人,從住山洞到摩天大樓,從採果捕獸到國際貿易,而這些成就皆是由人們相互合作的成果。可知,與人相處有多麼重要。一次,我們藝術老師要求分組拍影片,但老師怕我們自己分組會只顧聊天沒做事,只好抽籤決定我們何去何從。似乎就像命運捉弄人,恰好與成績差且個性也不好的幾個同學一組。向老師抱怨幾次還是無法換組,只好自認倒楣。當我們嘗試拍了幾次,我發現他們一點也沒有認真負責的感覺,也沒想要把這份作業做好交出去,只想交差了事。當我正使用電腦編輯出還能看的片段時,他們卻在一旁把玩僅有的一部攝影機,我再也忍無可忍,與他們大吵一架。後來我發現,他們不是沒有動力,而是找不到適合他們的內容,而我也不再強迫他們一定要為團隊付出,而是讓我自己更加認真參與活動。當我在團隊裡知道自己應該做些什麼時,一切都海闊天空了。參加一個團體,不能期待它帶來什麼,而是能付出什麼,最後得到什麼。我加入了這個團隊,我付出我的時間和心力,得到與人相處的訣竅—不要一味希望改變他人,而要思考自己可以多做些什麼。

       2.藉由活動截人之長補己之短

袁子堯〈校長獎得主〉:那是一次在國小時的比賽,我參加的是某市音樂競賽的大提琴組。那時我自認為平時練習已很充分,因此自信滿滿的參加比賽。老實說,當我與幾位好友一起抵達會場後,額頭上冷汗一直不爭氣的狂流;表面上我或許還能夠跟朋友有說有笑的,但事實上我早已想飛奔回家。隨著選手一個接著一個登台表演,內心的壓迫感也像函數樣呈現倍增,然後我也被工作人員叫到後台準備。到了後台,我迅速的調音,便坐到旁邊的沙發上好讓自己緊張的情緒放鬆。當時有位看起來比我還小一歲的男孩坐在我對面,似乎是察覺到我的緊張吧,他開口向我說道:「哎呀!用不著這麼緊張吧!你也很喜歡音樂吧?」我點了點頭,他接著說:「那就對了!你只要把你對音樂的熱情表現給評審看,並且感受你自己拉出來的樂音能感動到自己時,那就表示你成功了。」說完,他便走上台,開始演奏起來,他拉出來的曲子非常的美妙動聽,音律和協整齊,要不是親眼看見,我還不相信一個年紀這麼小的人能拉出如此美妙的樂音,他的眼神流露出陶醉與堅定的信心。可是,輪到我時,比起他的從容,我顯得有些狼狽,因緊張而僵硬的手指使得音階不夠圓滑,心裡也滿是焦慮與不安。最後,我只拿下第五名。那他呢? 我想不用特別交代了。從他身上我學習到:想要把工作做好,首先必須要熱愛這份工作,而那時我確實只是為了得獎而忘記音樂帶給我的感動,望了初衷。我想他能夠勝出是因為他還記得那份最原始的感動吧。雖然我輸了,但是能夠從他的態度上能學得道理,我想這比得獎還值得。

貳、十二年國教父母需要的心理建設
   一、孩子的學習力勝過他成績單上的分數
       1.「考後滿分」的鼓勵勝過「考後放棄」
     
呂淇〈市長獎得主〉:其實從小五開始,我對「自然與生活科技」就很沒安全感,在每次無力的寫完考卷後,依然對這科抱持著不以為然的態度。上了國中,從一次又一次的測驗中,我發現理化是我潛在的弱點,如果我再不正眼看待這差距,不用多久,它就會變成我跟其他人實力之間的斷崖。於是我買了一堆參考書,逼迫自己狂寫,在接下來的考試中,我非常有自信地秒殺考卷,十分快又狠,但卻十分不準,原因是我都踩進設計好的陷阱選項裡。雖然這結果令我錯愕,也感到自己很蠢,我還是把整個觀念又讀了一次,持續做題
目,而且有了新轉變:檢討考卷時,我不再只是呆坐在位子上,或是和同學透過肢體語言比較分數,而是確實把任何我有一絲懷疑的題目都搞懂。在不服輸的驅使下,我就這樣持續著,後來我的理化漸漸地不再處於弱勢,有時還變成超越人家的關鍵。我覺得考試是一個注重「過程」的事情,準備考試的過程、寫考卷的過程,還有考完檢討的過程,才是考試的真正目的。而分數是一個讓我們知道在一百分中,得到了多少的成果的指標。所以就算我考得不理想,在訂正後懂了百分之百,總比為了一兩分而陷入心情低潮狀態來得實際。有時我們不是不知道為了得到渴望需要做甚麼,只是不敢去面對,所以考後請不要放棄、不要懶惰,拿個滿分也不錯。

 2.學習欲望是成績的催化劑

林耕磊〈校園網路作家〉:我在課業上有學習欲望的時候,是在國中最後階段,也就是國三下學期的時候。至於為什麼會有學習欲望呢?其實是因為自己突然意識到再打混下去不行,會真得沒有公立高中可以讀,可是在驚覺到時,已經剩短短的三個多月了。從那時開始,我便開始收起玩樂的心,逼迫自己定下來,開始做這幾年來不曾做過的事──認真讀書。意外的是沒想到我真的把原本的七十幾八十幾的PR直拉到了九十。當然過程也極為辛苦,必須熬夜讀書,而且一熬就熬到兩三點,不過能拼到這樣的成績,我也已經很開心了。因為從那時開始我就知道:我並非做不到!從這件事情我發現,做一件事如果沒有目標,是很難有好成果;有一個目標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東西,才會有上進的動力。

   二、多方有意義的閱讀勝過教科書的知識
       1.課本上的知識不能保障生活
       吳寶春:要學習 不是要學位
       2.讀書是為了生活,而生活需要閱讀

袁苙芸:記得理化老師常對我們提起:「書不用讀太多,夠用就好」,感覺好像在拆自己臺。其實「夠用就好」就是意指可以謀得自己想要的生活。如果你今天要的是「白領」生活、高薪,那勢必要有像樣的學歷,才能獲得主管的青睞。當然如果是電競選手,那麼術科就遠遠重要於課堂知識了。所以每個人至少都要有些知識,才足以在世界裡競爭,不管是哪個層面的,都可以有一片天。

何艾玲:從小讀書就是為了生活,那份工作。當我們長大,出了社會,有了份穩定工作,難道就不需要繼續學習嗎?如果沒有閱讀的習慣,那我們一生只有應試能力,沒有追求其他知識的欲望,說穿了,在未來的某天,就會被世界淘汰,有可能連要移民到其他星球的不知道。在閱讀裡,我們可以找到人生意義,拓展視野。其實閱讀是秉持著終生學習最簡單的方法,最實際的途徑。

   三、鼓勵孩子從活動中建立使命感
       1.人是因為有使命感才更有動力
       2.有動力才更容易有成就

吳泰宇:我從國中一年級就參加童軍社團,在露營時,我與其他夥伴彼此協助,並順利完成所有任務。沒有一個人可在這樣的環境中偷懶摸魚,倘若因為一個人的不完美,壞了一鍋粥,那情何以堪?有次校慶,少不了的是我們社團自製的精神堡壘,整個架構都是由堅硬的竹子加上童軍繩搭建,當然,越是堅硬,越難讓它乖乖的固定。所以,每個繩結都要非常牢固。當團長走來跟我說:「這裡打結要非常緊,不然風一勁吹來,可能整個架構都會變形喔!」當下是備感壓力,若我這裡失敗,整整三公尺高、五公尺長的精神堡壘就毀於一旦了。事後回想,才知道:原來是使命感讓我有了前所未有的力量,將那個結打到必須用剪刀剪斷才能將建築拆開。所以,當有人被賦予使命,就應該要盡力完成,特別是為團體付出的時候,這同時也是獲得信任的好時機,更是一種動力。既然要花時間做,為什麼不做到好?追求完美並非苛求,是一種肯定自我的表現。電影三個傻瓜提到「追求卓越,成功自然跟著來」,這份追求卓越的心就是一種動力,有了它便能趨向成功。

林耕磊:小時候,下圍棋一直是我的興趣,後來甚至下到了上段,但,要有上段的實力,也需要很強大的動力與毅力。是什麼樣的動力呢?就是那種專注,還有精密的計算,讓我深深著迷不已,到越來越強的時候,勝敗差距越來越小,往往只因下錯一步棋,就全盤皆輸了。因此要不斷的計算再計算,下一步要五六分鐘,有時候甚至下到會完全聽不倒、看不到外面的事務,完全沉溺在眼前的黑白之間。讓我最想下棋的一個原因還有一個,就是之前我的阿公也會下棋,他下到了接近職業選手,讓我佩服不已。所以我的志願就是想變得跟阿公一樣強,但是後來越來越忙,所以就沒辦法練棋了。希望有一天我可以回到黑白戰場上,找回屬於自己的專注。

叁、十二年國教老師需要努力的方向
一、 活化教科書知識──多與生活聯結

1. 有故事的課堂更精采

倘若今天的課是要教給學生正確的價值觀,或許我們可以講述下列這則故事,再讓孩子們討論【生活中有什麼事物它的珍貴價值並無法用金錢衡量】。透過討論建立正確的價值觀〈畢老師朗讀+背景音樂〉:
總有一些東西是無價的《學習電子報》

    認識一位醫生每到冬天,他就在口袋裡放一個小水焐子焐〈ㄨˋ〉手,使自己的手始終保持熱乎乎的,並不是他格外地怕冷,而是他要確保每一個到他這裡來看病的人,遇到的都是一雙溫暖的手。
   他說,用溫暖的手給病人看病,可以讓病人感到安心、信賴,可以激發病人治癒疾病的信心。
   我聽說過一位農婦,她的家住在路邊,在一個災荒年,不少人因為缺少食物而四處流浪。
    一天,一位衣裳襤褸、非常飢餓的流浪漢走進農婦家,請求讓他幹一份活來換一頓飯吃。農婦看了看他又看了老院子裡的那垛木柴說:「正好那邊有一垛木柴攔路,請幫我移一下」。當流浪漢把那垛木柴移好時,農婦已經把噴香的飯菜準備好了。但那流浪漢並不知道,在那個貧寒的季節裡,那垛木柴已經被移來移去移了好多次了。
     我還知道一位擦鞋童他最喜歡聽一位著名的小提琴家的琴聲。當這位小提琴家來到擦鞋童所在城市裡來演出時,這位擦鞋童想設法湊錢買了一張最便宜的票。小提琴家知道了這件事,演出結束後,就找到這位擦鞋童,問擦鞋童需要什麼幫助?擦鞋童回答說:「我只想聽聽您的琴聲」小提琴家感動之餘,將心愛的小提琴贈送給了這位小知音。
    30年後,小提琴家再次來到這座城市演出,設法找到了當年的擦鞋童。在貧困的日子,有許多人出高價要買他的小提琴,都被他拒絕了;小提琴家再次問他需要什麼幫助?
    他的回答依然和30年前一樣:「我只想聽聽您的琴聲。」
    我很清楚,醫生的診費是有價的,農婦做的飯菜是有價的,小提琴是有價的。但我更清楚,醫生那雙手上的溫暖是無價的,農婦融在飯菜裡的仁慈是無價的,擦鞋童對琴聲的癡愛是無價的。我還清楚,娛樂是有價的,但幸福是無價的;禮品是有價的,但健康是無價的;禮物是有價的,但情誼是無價的;房子是有價的,但家是無價的;財富是有價的,但愛是無價的。
    只要我們心存一份對生活永遠不變的熱情,這世間,總有一些東西是無價的。

2. 能活用的知識更具力量
袁苙芸:在學校中所學的知識給人的刻板印象總是死氣沉沉、枯燥乏味、僅限於考試使用,並無其他實質用途。但在我看來,其實不全然,舉個例子來說:記得有次在野外,因為沒有帶打火機,又不想下山去買,折衷之後就使用老花
眼鏡來燃燒火種。雖然花了些時間,但是還是達到與打火機相同的目的。匯聚光線明顯就是利用物理課堂上的光學知識,但是我們都不以為然,殊不知感覺死板的知識,已經內化在腦袋裡,被我們當成常識。

何艾玲:(葉片澆水)所以當我們在課堂上時,應該努力吸收,因為這些知識,在未來可能無形中被利用在生活上。 巨觀來看,生活中並沒有缺少能活用的知識,只是沒發現而已。

二、 思辨能力與表達能力的訓練勝過考試訓練
1.讀書是為了眾人

    當我們訓練學生做紙筆測驗的時候,是否想過:這些學生中,即使未來有人成了狀元,將來工作卻是只求自己日子過得好──這難道是我們教育的目的?我們難道不希望學生未來可以善用他的智慧與能力造福更多人?難道不 希望他們能成為一個可敬可愛的人?我們希望他們讀書,是為了他們自己還是為了更多人的幸福?這就是價值觀的問題。而我希望我的學生都有偉大的情操,我也相信自己這樣的價值觀多少可以影響他們一些。

2.生活需要接觸群眾

   當我們訓練學生做紙筆測驗的時候,是否想過:倘若這些學生僅有作答能力而沒有表達能力,將來能做些什麼?還是有適合他們的工作,他們也都還是有自己的生存之道──這答案可以給我們安慰,但不能滿足我教育學生的目的。我的學生總要生活在人群的世界,才有機會實踐他們的生命價值。那麼與人接觸的時候,能如魚得水,豈不更好?當然這頗難,因為每個人的思維不同,很難令大家滿足我們,因此摩擦會不斷出現在現實生活中,考驗會接踵而來,但生命也就是需要這種種的淬鍊才能升至精華。

三、 給孩子展現能力的舞臺或園地──從中建立學習自信
1. 給予孩子繼續學習的勇氣

為什麼孩子會放棄學習?沒興趣?沒信心?沒得到肯定?還是另有方向?許多孩子並不是真得想放棄學習,是因為外力打擊了他學習的勇氣,一旦失去這份勇氣,又有其他誘惑來到,自然很容易讓旁人以為他放棄了。我常常擔心自己
就是令孩子失去學習勇氣的劊子手,擔心我的一句話或一個眼神就令孩子以為我在心裡給他打了個「xx」。其實年輕時,因為氣盛,確實曾經直接對學生說出我個人心中的「不喜歡」、「不欣賞」,讓學生傷心的在我面前撕毀他自己的作品──這是給我最大的懲罰,因為我永遠不會忘記自己是怎麼一個傷害學生的老師。直到自己也有被否定的一天,才知道:人都需要鼓勵,也都需要旁人給他勇氣。給孩子一個舞臺、一個發表的園地,效果可能更甚於口頭上的讚美,因為證據會說話──孩子被發表的作品就是他的能力受到肯定的有力證明。

2. 給予孩子成就自己的決心

如果我們都在等著別人成就我們,那要等到何時?就以比賽來說,努力的人很多,但第一名往往只有一位。即使不求第一,也不會人人有獎。得獎的固然有實力,但何嘗不是幸運?〈這絕不是酸葡萄心理,因為自己就曾幾度是那幸運兒。〉不過孩子如果習慣於失敗,就難在那裡爬起來。所以給他一個發表的園地,小小的也好。讓他先有信心站在其中,一次、二次、三次的發表,信心也一次、二次、三次的增強……,從此很可能學什麼都有了自信。很多人常笑那些「自我感覺良好」的人,殊不知缺乏自信的人比這種人更可憐。我寧可學生被說:「自我感覺良好」,也不要他們過著否定自己的人生。因為覺得「我很不錯」,所以想進一步成為典範,哪裡不好?我給學生設計的發表園地,讓我看見了一顆顆閃亮的明星……。


"尊重原著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