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7日 星期三

品格教育融入班級經營/畢仙蓉老師


講師:臺中市立惠文高中 畢仙蓉老師
演講時間:2015/1/7 星期三
演講地點:國立中興大學教師專業發展所
演講內容
講師畢仙蓉老師與中興大學教師專業發展所黃淑玲教授暨老師們合影

前言
1.失敗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 ——愛迪生
2.
什麼叫做失敗?失敗是到達較佳境地的第一步。 ——菲里浦斯
3.
障礙與失敗,是通往成功最穩靠的踏腳石,肯研究利用它們,便
  能從失敗中培養出成功。——佚名
4.
未曾失敗的人恐怕也未曾成功過。——佚名
5.
那些嘗試去做某事卻失敗的人,比那些什麼也不嘗試做卻成功的
  人不知要好上多少。——佚名
6.
誰不經過失敗挫折 ,誰就找不到真理。——佚名
7.
忘掉失敗,不過要牢記失敗中的教訓。——佚名

    為什麼今天一開始給各位看的是一連串關於「失敗」的名言?因為愈想成功就愈必須做好「面對失敗」的準備。「成為一名好老師」是我自托兒所就開始的願望,因此教育工作對我來說,它不僅是個飯碗而已,更是我的志業。一旦把它當成志業,過程有再多挫敗,我都認為那些是難得的經驗,也是我接近夢想成為一個受人景仰的教育家的踏腳石。當然我必須說實話:在受到挫折當下,也曾經有放棄教職的念頭,那是在第一年教書時。那個年頭沒有所謂的「實習」,當然也就沒有義務協助我的老師。但很幸運地遇到張春惠學姊,她總會在我工作最沮喪的時候出現,給我關懷與力量。雖然她已在去年不幸病逝,我仍清楚記得她對我說話時柔柔的聲音與暖暖的笑靨。那些年沒有她,我早在一個淒冷的夜晚打電話向父親哭訴時──放棄我的教育夢了。謝謝春惠學姊讓我在她家哭了一晚也睡了一晚,早起還有她親手準備的可口早餐。請大家別誤會,我今天來這裡不是要說我教過的哪些樣的孩子有多令我生氣,其實想說的是我曾經是個空有教育熱忱卻沒有教育方法的老師。雖然那些孩子如今也不少個成為我的「臉友」,不時為我的教學心得按「讚」,逢年過節給我的感謝與祝福都給我無比的快樂與信心,他們的生活也比我想像中幸福,但我仍遺憾自己當年沒有多一點的好方法可以協助他們,否則他們的人生可能又會更多光彩了。聽來是不是以為經過那幾年,我的教育工作就得心應手了?不是。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每一屆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孩子,現在想來那些在我生命裡出現的孩子個個都很有趣,也謝謝他們豐富了我原本單調乏味的教職工作。但是當下與他們「交鋒」的時候,非但不覺得有趣,還一肚子氣呢!
正文〈所有個案為尊重當事人,恕不以文字呈現,僅於研習現場陳述且不提及姓名〉
   
壹、    如何消弭面對學生問題時的負面情緒
一、     提醒自己:他只是一個孩子
二、     回想孩子曾經有的好表現
三、     假想他就是自己的孩子在老師面前犯錯時
四、     以天下父母心期待〈老師寬容與引導〉
五、     懲罰是情緒平復後的事
貳、    平日即給孩子一個舞臺看見他們的亮點http://ppt.cc/s7HP
《看見孩子的能力》 http://ppt.cc/0BPw  +ppt.+《勢在必行》
參、    如何消弭面對家長問題時的負面情緒
一、     提醒自己:人無完人
二、     假想自己也可能是這樣的家長
三、     假設家長是自己需要幫助的朋友
四、     以「療癒」代替「矯正」的想法
五、     不因家長遷怒孩子,反而更要同情孩子的成長背景
   肆、《從愛出發》http://ppt.cc/LAOx
         一、從知人難,相知相惜更難>故事,原諒別人對我們的誤解或傷害
        二、從<蚌的胸襟>故事,體會包容的影響力
        三、從<放下就是解脫>故事,了解緩和負面情緒的方法
        四、從<視覺錯覺圖理解他人的看法>反思與再出發
伍、我在班級中的品格教育http://ppt.cc/U4U1
     老師先有健康的情緒才能有理性的作為,以上除了是給努力經營班級卻不順心的老師治療的藥方,也是在學生問題行為尚未出現時,平日即給班級學生做的心理建設,一旦問題行為產生,才能以平常訓練的正向思維面對問題。除了上述,以下也是非常適合平日實施〈不刻意挑在學生問題行為產生時播放或講述,以免行為出問題的學生覺得老師刻意針對他,因此難以靜心反省──無法收到改變學生問題行為的效果〉。
一、     從<敵人和朋友>故事,學習接納忠言與善交益友
二、    從<夢想起飛>故事,學習面對挫折時的勇氣,以及知道嫉妒心的可怕
  陸、老師是學生的經紀人http://ppt.cc/~Vw-
      一、從<美鳥百態>領悟孩子各有千秋也各有可欣賞處
      二、從<為人師表>反思老師的價值
  結語
      我常鼓勵學生不要害怕失敗,更不要因為害怕失敗而不敢嘗試可能會使自己成功的方法。同樣地,我對自己以及願意聆聽我分享的老師也會這麼說。失敗常使我們尷尬,有時還會令我們沮喪,但是想想:人生真得沒有用不到的經歷──只要記取它們,善用它們,這些失敗的經歷都是讓我們最後足以自豪的原因,那麼還需要害怕失敗嗎?品格教育一向都是教學生與老師怎麼成為受人喜愛與尊敬的對象,在今日與各位分享的素材中也不乏這方面,但我想在最後也跟位分享我從過去失敗的經驗中,如何使教育熱忱不減還增。以下是我在一場品格教育中的結語,現場各位都沒聽過,所以請容我再次作為今日結語。


不知各位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為什麼有些孩子被老師責備後,會在老師背後瞪眼或咒罵?為什麼這類孩子對老師的敵意可以持續很久,對父母卻不會?或許這類的孩子從小所受的品格教育相較於其他懂得自我反省的孩子少了許多,又或者他們天生反骨。倘若我們能做到讓孩子覺得老師對他就像父母一樣愛他,那麼即使數落他,他對我們的敵意很快就會消失,甚至根本就沒有敵意存在。老師的付出,倘若得不到回饋,多半是因為學生不認為老師愛他,而認為老師對他有偏見;家長不認為老師喜歡他的孩子,而是故意找他孩子麻煩。我在教學網誌上為學生留下的美好紀錄,學生看到了,家長也看到了。他們相信我即使要求、數落,都是因為愛,而不是成見。

"尊重原著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