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0日 星期五

一次不小心 / 李亭頤

   「不小心」一定是不好的事嗎?或許他就是成長過程中最難得的經驗喔!感謝二年九班李亭頤同學來稿訴說她的一段故事。《我抓得住》讓您閱讀他人的故事同時,也抓住自己生命的契機。

          一次不小心       209 李亭頤
                生命是由一連串的可測和不可測編織而成,在我們小心翼翼探索未知的前方時,偶爾會天外飛來一筆令人料想不到的插曲,無論是令人應喜獲遺憾,都是值得細細收藏的寶貝。
               若要說起生命中的插曲,怕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但在這之中,最曲折離奇的「不小心」莫過於參加科展的過程了。就讀小學五年級時,學校舉辦太陽能發明競賽,某一次自然課下課時,自然老師把我找過去,我一心只想下課,根本沒聽清楚老師對我說了些甚麼,只聽到「參加科學比賽」,卻沒聽清楚到底是參加甚麼比賽,便點了點頭,允諾老師。回家後向媽媽提起,他也欣喜地告訴我這是個不可多得的好機會,要我好好把握。於是隔天一到校,我便忐忑不安地和負責比賽事宜的老師表明我想參加科展的意願,只見老師先是訝異地看了我一眼,而後若有所思的沉默了近半分鐘,我手足無措的呆站著,直到聽到老師一句「好,你回去吧。」心中的大石頭才放了下來。之後我便開始接受老師的指導,和組員們沒日沒夜地做實驗、趕報告,縱然疲憊,卻也成為我國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采篇章。
                畢業前的謝師宴上,我向那位引我入科展的自然老師道謝,沒想到「無心插柳柳成蔭」,原本我該參加太陽能發明競賽,卻陰錯陽差地參加科展,那一次的不小心,至今回想起來,仍是令人哭笑不得卻也分外珍惜。

               在跌跌撞撞的不停向前時,意想不到的插曲,反而可能完整一段旅程,一次的不小心更可能為這段旅程添上更多意想不到的繽紛色彩。

"尊重原著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

2016年6月2日 星期四

給資優生的畢業贈言/畢仙蓉

第二封內容略作修改

主要是給雖非如同第一封跟我三年的學生,卻也多少上過我的課,或者與我接觸過的資優生。信件內容經學生同意匿名後分享。

親愛的○○:
      我用最愛的顏色,寫上深愛的文字,留給摯愛──你。
      20157月,北大饒毅教授於畢業典禮的致辭,有幾句話內含的精神,是過去我常對自己作的期勉,特別喜歡它們,因此送給你。
    有人的成功代價是喪失良知,有人的幸福代價是損害他人。
      我知道有朝一日你會是個成功的「人物」,只是不知那一日能否有幸分享你的喜悅。我也知道你成功的那一天,你已是屬於眾人的,因為你有太多的愛,想藉你的能力分享給需要幸福的人。不過,請記得:不要忘記愛自己、也愛你的家人。特別是需要把自己照顧妥當,那麼在你為眾人做什麼事的時候,才有足夠的精神與體力做好。有些事,少了你,不會怎樣;有些事,多了你,卻更好(但這些事,必須是我們有能力做好的事)
    如何在誘惑與艱難中,保持人性的尊嚴;贏得自己的尊重,並非易事,卻很值得。
       世間有誰禁得起任何誘惑?我不知。只知它常是考驗我們價值判斷的時候,也常是檢驗我們良知與良能的時候。「誘惑」常扮演魔鬼的角色(或許它在眾人的心裡就已經是魔鬼)但它有沒有可能是「天使」的化身呢?如果是代表「真、善、美」的天使來引領我們去做真、善、美的事,能不能考慮它呢?有時從俗不一定就不好,咱們還是別用眾人感覺是貶義的詞語來形容美好的事吧!誘惑,有時拒絕它,頗難;然而一旦跟著他走,人生也就跟著走樣了。
       在艱難中,雖然辛苦,卻是難得的經驗;一旦熬過,世間還有什麼熬不過的事呢?除非眼前的艱難並非人生最艱難的時刻。既非最艱難,若熬不過,來日如何面對更艱難事?時間總是會過去,正如你我曾經歷過的,都已不停留在此刻。艱難時,往往藏有上天為我們準備的禮物;上天有好生之德,要相信祂不會無緣無故遺棄我們。有耐心與智慧開啟祂帶來的禮物,便會覺得那是世間罕有,豈能不驕傲的珍惜?
      無論是誘惑還是艱難,都是證明我們是何種人的最佳時刻。
    退休之日,你覺得職業中的自己值得尊重;遲暮之年,你感到生活中的自己值得尊重。
      有什麼理想要實現,必有能力才可。大一點(為眾人努力)的理想,還需一點名氣,才有更大影響力。但是這名氣,不是為自己,否則易成臭名;名氣,也不必刻意建立,否則還是容易成臭名。名氣,來了就來了,來得恰好,正可成就我們想為眾人做的事。但別忘了「樹大招風」、「同行相忌」、「文人相輕」皆可能伴隨你的名氣出現。因此,在眾多有幾分實力或學問的人面前,展現真實(不造作)的謙卑,更是重要──這是我們必須謙卑的事實(人非萬能),也是保護自己的方法。
       當自己有一定成就或地位時,別忘了提攜後進──這是一種「風範」。當然,平日能與人分享之處,就別獨享。須知我們若不予人,對方也有機會從他處取得,相形之下,我們是不是就顯得小器了呢?別人對我們的評價,往往是從他們看到或聽到的部分而來,不管對我們的評論是否恰當,往往都是我們做了什麼而讓他們看到了那一點。喜歡我們的人,自然會體諒我們,但是別人沒有義務非得喜歡我們。因此即使面對傷害式的抨擊,也要勇敢自省、要求自己修正再修正,至真無愧於心為止。至於別人最後給我們打幾分,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給自己幾分,但有一顆澄淨的心時,再評分吧。
      千言萬語,在我們朝夕相處的時日裡,早已融入彼此心靈,怎能一一書盡?愛你,就像愛我自己一樣;給你的隻字片語,正是我至今不時跟自己訴說的話語。最後祝福我的摯愛你
鵬程萬里
健康快樂
                                                                          愛你的老師 畢仙蓉手書
                                                                                              2016/6/3


以下內容略作修改
主要是給雖非如同上一封跟我三年的學生,卻也多少上過我的課,或者與我接觸過的資優生。
給資優生的畢業贈言/畢仙蓉
親愛的孩子:
      也許你我共處的時間極為短暫,但對你的關心,你自可體會。緣分即使短暫,認識你,卻是生命裡頗有趣的事,也是值得珍藏的一段回憶。在你畢業前夕,我不說甜言蜜語,只說出對我自己至今的期勉,盼你思考後再決定是否也與我共視為人生行事的方向。
     20157月,北大饒毅教授於畢業典禮的致辭,有幾句話(標楷體)內含的精神,是過去我常對自己作的期勉,特別喜歡它們,因此送給你。
    有人的成功代價是喪失良知,有人的幸福代價是損害他人。
     我相信有朝一日你會是個成功的「人物」,只是不知那一日能否有幸分享你的喜悅。我希望你成功的那一天,你能藉自己的能力分享給需要幸福的人。不過,請記得:不要忘記愛惜自己的健康,也關懷你的家人。或許有些事,少了你,真不會怎樣;但有些事,多了你,卻更好。無論自己能否帶給他人幸福,都不能喪失良知。沒有良知的成功,其實就是失敗。
    如何在誘惑與艱難中,保持人性的尊嚴;贏得自己的尊重,並非易事,卻很值得。
    世間有誰禁得起任何誘惑?我不知。只知它常是考驗我們價值判斷的時候,也常是檢驗我們良知與良能的時候。「誘惑」常扮演魔鬼的角色(或許它在眾人的心裡就已經是魔鬼)但它有沒有可能是「天使」的化身呢?如果是代表「真、善、美」的天使來引領我們去做真、善、美的事,能不能考慮它呢?有時從俗不一定就不好,咱們還是別用眾人感覺是貶義的詞語來形容美好的事吧!誘惑,有時拒絕它,頗難;然而一旦跟著他走,人生也就跟著走樣了。
    在艱難中,雖然辛苦,卻是難得的經驗;一旦熬過,世間還有什麼熬不過的事呢?除非眼前的艱難並非人生最艱難的時刻。既非最艱難,若熬不過,來日如何面對更艱難事?時間總是會過去,正如你我曾經歷過的,都已不停留在此刻。艱難時,往往藏有上天為我們準備的禮物;上天有好生之德,要相信祂不會無緣無故遺棄我們。有耐心與智慧開啟祂帶來的禮物,便會覺得那是世間罕有,豈能不驕傲的珍惜?
    無論是誘惑還是艱難,都是證明我們是何種人的最佳時刻。
   「退休之日,你覺得職業中的自己值得尊重;遲暮之年,你感到生活中的自己值得尊重。」
    有什麼理想要實現,必有能力才可。大一點(為眾人努力)的理想,還需一點名氣,才有更大影響力。但是這名氣,不是為自己,否則易成臭名;名氣,也不必刻意建立,否則還是容易成臭名。名氣,來了就來了,來得恰好,正可成就我們想為眾人做的事。但別忘了「樹大招風」、「同行相忌」、「文人相輕」皆可能伴隨你的名氣出現。因此,在眾多有幾分實力或學問的人面前,展現真實(不造作)的謙卑,更是重要──這是我們必須謙卑的事實(人非萬能),也是保護自己的方法。
    當自己有一定成就或地位時,別忘了提攜後進──這是一種「風範」。當然,平日能與人分享之處,就別獨享。須知我們若不予人,對方也有機會從他處取得,相形之下,我們是不是就顯得小器了呢?別人對我們的評價,往往是從他們看到或聽到的部分而來,不管對我們的評論是否恰當,往往都是我們做了什麼而讓他們看到了那一點。喜歡我們的人,自然會體諒我們,但是別人沒有義務非得喜歡我們。因此即使面對傷害式的抨擊,也要勇敢自省、要求自己修正再修正,至真無愧於心為止。至於別人最後給我們打幾分,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給自己幾分,但有一顆澄淨的心時,再評分吧。
    給你的隻字片語,正是我至今不時跟自己訴說的話語。最後祝福我仍關心的你
鵬程萬里
健康快樂
                                                                畢仙蓉寫于2016/6/5

                                                                                              
"尊重原著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