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6日 星期一

誠信也寬厚 / 畢仙蓉


誠信也寬厚 / 畢仙蓉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有段記載是這樣的:

   晉文公帶兵攻打這個小國,只準備十天的糧食,並與大軍約定十天攻下國。十天已到,國未被攻下。即使國已疲弱不堪,是晉文公的好機會,晉文公仍堅持收兵回國,最後使得國人民自願歸順。

   「誠信」是鞏固人與人或與群體關係的要素。像晉文公那樣遵守信約的君王,他贏得的不僅是權力、地位,更有那難以收服的──人心。《論語‧為政篇》也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然而,在我們要求自己誠信待人的同時,是不是也該具備晉文公一樣寬厚的心呢?

    往往我們會忘記聖哲告訴我們「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話,在朋友對我們有意無意的失信後,而對他耿耿於懷。

    每一段情誼應該都得來不易。佛家說同舟共渡要修五百年,何況與朋友相處的時間,絕不像乘一艘船的時間那般短暫。選擇朋友固然要謹慎,一旦與朋友相處,就別雞蛋裡挑骨頭──不需像期待聖人一樣的期待他。很可能我們對朋友的一次寬容體諒,可以換來他的長久信賴。再說,生活上也有可能必須依賴他幫助的時候。

    有句話說:「成大事者,要能化敵為友;爭天下者,要能轉怨為恩。」要求自己講「誠信」,若也要求對方時,還是提醒自己:也要寬厚待人。如此,才是真正的贏家。

"尊重原著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