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1日 星期二

品德教育融入語文領域教學研習

歷史資料《我抓得住--班級經營》
舊平臺已無法呈現紀錄
今移至此平台
HTTP://BCRTW73.BLOGSPOT.TW/
並更名《我抓得住》 
星期四, 十二月 05, 2013
品德教育融入語文領域教學研習

講師:畢仙蓉老師

演講時間:12/4〈三 1330~1630

演講地點:苗栗大同國小






















 講師畢仙蓉與教務主任馮惠雪暨研習老師合影留念

前言
    我常常覺得國語文老師身負品德教育的重任,例如一個學生口出穢言時,
我就會想:是不是平常他背的詞彙太少,才使他只能用一般粗俗的說法?還
有,我們的教育深受儒家影響,特別是國語文,所以在國語文教學上應該教孩
子大半時候要懂得溫、良、恭、儉、讓,不是嗎? 綜合以上,想想:品德教育
是不是應該藉助國語文教學來實施呢?而我們的國語文教學是不是也應該認真
思考當代的教材該著重些什麼呢? 
壹、語文教學對品德的影響
一、 詞彙影響談吐
       我想先說明:不是說詞彙用得不雅就是品行不好,況且有些時候就是要
有粗俗一點的用法才能展現我們的意思。但是我們如果教孩子使用適當且文雅
一點的詞彙,應該不是壞事,對吧!孩子使用什麼樣的詞彙,就容易給人什麼
樣的觀感。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給大家好印象,是吧!別人對我們的孩子
有好印象,孩子感受到自己被喜愛,自然也比較容易期許自己學好。
      一般解釋的考法是給一個詞彙,然後請學生寫出它的意思。這樣的考法可
使學生往後在看到那個詞彙時便知何意,但想表達心理當下的意思時卻不見得
想起該用哪個詞彙。為什麼不反過來考呢?讓學生記住詞彙,可以減少說粗俗
語言的機會。例如:「劈腿」這個詞我們近年常聽到,我不是說使用這個詞彙
的人粗俗,只是為什麼不教學生說:「腳踏兩條船」呢?或許我們可以這麼考
法:若要形容一個人對感情不專一,同時追求兩個人,可用什麼樣的辭彙形
容?回答「腳踏兩條船」的是不是可以比回答「劈腿」的更多一點分數呢?再
來,我們常聽學生說:「好爽!」其實這很不雅,大人都知道是什麼意思,聽
來會有些尷尬。為什麼不提醒孩子可以改成說:「真是痛快!」或「大快人
心」呢?另外,「屌」這個字更是不雅,它是指男性的那個重要部位,但孩子
們也常會把這「屌」字掛在嘴上。或許可以教他們改成「帥!」或是「有個
性!」、「神氣!」……等他辭。
二、 作品淨化人心
      我很喜歡小學的國語教材,但對於國中的卻有意見:出版社應該放置容易
打動人心或激勵人心的作品,在普便臺灣老師都不會朗讀的情況下,配置由專
家朗讀的CD供老師課堂播放。一來可節省逐字逐句講解的時間,一來可使學
生很快進入文章情境裡,甚至進一步理解文本。

貳、 能同時進行品德教育的課程
   一、語文中的故事教育──培養正向思維的方式
       我想動人的故事或可愛的故事,無論多大年紀的人都喜歡聽,也是因為
很多故事讓我們找到做人的方向。在所有的科目中,當然是語文科最需要安排
故事性的教材──透過故事培養孩子溫、良、恭、儉、讓的德行,透過故事培
養孩子的使命感,也透過故事讓孩子有學習的對象。但若僅是讀故事給孩子聽
或教孩子自己讀,他們也不見得讀出我們希望他們擁有的品德。所以訓練孩子
的聯想力與思考力是很重要的課程。

   二、聯想力與思考力的訓練
       近年我在國中國文教學裡經常利用圖片、動畫還有音樂MV訓練學生的組
織力、思考力、聯想力、敘事力與寫作力。與其說我是為了提升孩子們的寫作
能力,不如說我是希望他們既有相當程度的表達能力(包涵說與寫),更希望
他們寫出能培養好品格的故事,希望他們在讀他人作品時,能有學習的方向,
甚至希望作品被肯定的人,同時也能期許自己成為同儕品格的典範。成果可於
以下網誌搜尋:《我抓得住──班級經營》、《畢老師的寫作裁縫室》、
參、 如何看見孩子的思維
      我還是要強調上一場在他校演講說過的話:曾經與幾位來自香港與大陸的
優良教師共餐,聽他們說臺灣的語文教學「太細」。我想這也是為什麼人家一
學期可以上四十篇文章外加四個劇本,而我們僅能上十二課的原因吧!他山之
石,可以攻錯,或許臺灣的語文教學真該思考:什麼是必要教,而什麼是不必
要教,什麼是必要考,而什麼又是不必要考的這類問題。

      國文老師有沒有想過:在我們滔滔不絕的講課中,學生記得多少?是我們
幫他們思考,還是引導他們思考?是我們在複習自己的記憶,還是在教他們如
何記憶?是我們幫他們查資料,還是引導他們自己查資料?
    或許在我們的教學設計裡,常會安排<訓練學生思考>的課程,但很多時
候還是老師自問自答,要不就是少數踴躍的學生回答問題。但老師何嘗不想看
見每位學生的思考能力?笛卡兒說:「我思故我在。」學生思考,他的生命是
在運作中;老師看見學生思考,才能確知學生是否在學習。因此,每一課國中
國文課本中都會有的<應用練習>與<習作>,有時被我拿來反向操作──
給學生解答──目的是要學生尋找文本線索或者進行思考運作。以<生於憂
患,死於安樂>一課為例,可於《惠文高中國文科教學網誌》見到我的題目設
計以及學生的<思考能力呈現>。進行此課程時,我要求每位學生在有限時間
內,針對每一題目作紙筆練習或上臺報告(本次採前者),參考資料為課本與
習作。訓練目的是:養成思考習慣、流暢的表達能力
肆、 能鼓勵學習的動力
一、 提供發表園地
     我認為每位教師都應該設立一個可以看見學生學習成果的網誌。想想看:
如果我們的作品被發表,那是何等喜悅的事?就算只發表一次,也可能讓我們
從此以後相信自己不是太差甚至可能是挺不錯的人。中國人說:「哀莫大於心
死。」真的,我們對自己也是一樣,倘若覺得自己很糟糕,那麼負面情緒很難
使我們振作。有時候我們會笑那些自我感覺良好的人,但只要我想起一個不斷
否定自己、自暴自棄的孩子,我倒寧願他自我感覺良好,至少他很快樂。倘若
能給予繼續發展的機會與訓練,或許他就是未來某一領域的翹楚,你們說是不
是?
二、 設立獎勵制度
     其實僅給孩子發表的園地可能還不夠,我會在成績上給他們加分,在評語
上針對他們的表現美言幾句,甚至給予獎狀──而這些是在我開始進行這類課
程之前會慎重強調的事。大部分的孩子仍很純真,別以為他們不在乎獎狀,倘
若真擔心他們不在乎,我們可以先這麼說:「如果你擁有一張<青少年校園網
路作家>的獎狀,或許在你成長的過程中,有一天,它會是激勵你奮發向上的
動力,我不是指一定要朝寫作方面發展,至少肯定你其實也不錯。」
伍、 培養同儕典範
     我想這世上沒有人不希望被肯定,更沒有人希望被否定,雖然我們的能力
有可能還不到被肯定的時候,而我們的作為也會有錯誤的時候。孩子也是一
樣,不對,應該說他們不成熟的心靈更是敏感──被否定時,不像我們大人會
先自省(不過很多時候我們仍會師心自用──印證曹丕說的:「文人相輕,自
古而然」);小孩子被否定,很容易沮喪,甚至還可能有嚴重的行為出現。我
們知道挫折教育很重要,但我不贊成一個孩子跌倒了,大人只是在一旁怒斥:
「自己站起來!」或是冷眼旁觀。我覺得讓他自己站起來的同時也要讓他感覺
溫暖,感覺旁邊有人為他加油,這樣他也才不會以冷漠的態度對待別人。
     與其盡挑孩子的錯誤,不如多給他肯定自己的機會──讓他明白自己也許不
是處處都好,但至少也有可成為同儕典範的地方。為什麼不讓蝴蝶效應在孩子
身上出現?讓他看見自己可成為典範的地方,進而在其他行為上要求自己不能
令喜歡他的人失望,然後一項一向的進步,這樣不是很好嗎?
結語

      感謝給我發表機會的學校,感謝聆聽我演講的老師。我知道你們在教育上
的努力不會輸我,我也知道自己還可以做得更好,但就是因為你們肯定的眼
神,才讓我有繼續下去的信心。所以,多給孩子肯定的眼神,多給孩子發表的
機會,也讓我們和孩子的努力留下痕跡──這樣再回首時,過去的成果很可能
都是使我們繼續前進的動力。
補充
故事教學法
        請見以下網誌:
5. 「移花接木」作文教學 共讀一本好書《88種人生  88種啟示》)
畢老師品德教育與教學策略演講相關網誌

  "尊重原著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