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4日 星期日

從愛出發/畢仙蓉老師

歷史資料《我抓得住--班級經營》
舊平臺已無法呈現紀錄
今移至此平台
HTTP://BCRTW73.BLOGSPOT.TW/
並更名《我抓得住》
講師:臺中市立惠文高中 畢仙蓉老師
演講時間:2012/12/5 星期三下午200~400
演講地點:臺中市南屯國小
研習對象:南屯國小老師與家長
蘇校長介紹講師畢仙蓉老師


講師畢仙蓉老師與研習老師合影1

講師畢仙蓉老師與研習老師合影2

蘇哲賢校長頒發感謝狀予畢仙蓉老師
 

 

 

 

 

 

 

美麗的南屯國小......


開場白

   
今天我來到一所歷史悠久的小學,民國前十四年即創立的南屯國小。這所學校很老,老得令人回味,老得極具經驗,老得極有價值,簡直是老當益壯。一進校門,我立即感受到它有一個老人的和藹,似乎有一種被它呵護與擁抱的感覺。再看看美麗的校景,便又覺得它充滿了清新與活力。
其實一個老師如果也能像這樣:有著年長者易給人的慈愛與溫暖,同時還有著年輕人易有的衝勁與活力,那麼我們的學生就真是幸福了。
   
我知道校長哲賢先生在對南屯國小的經營理念中,有一項是強調「氛圍的和諧」,還希望師生積極參與一切有助於教育推展的活動。讓我驚喜的是:貴校透過精心設計的校徽,呈現「學生在悉心調教、培養下,能成為天空中閃耀明星」的精神,竟與我今日的講題不謀而合。是不是每個有心做好教育的人都會有這樣的理念呢?
演講內容
一、 明白天下父母心
平常我總提醒自己:每個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寶貝,每個孩子在老師心中都是同等重要,也都要不負每個家長的期待。我是說家長一定都期待自己的孩子能在充滿「愛」與「安全」的學校環境裡學習與成長。所以我不允許自己做出偏袒任何一位學生的事,當然這是消極的想法;積極的想法是:我要讓每個孩子都能發現自己的亮點,甚至都相信自己絕對可以是某方面或多方面的榜樣人物。因此總自詡為「孩子的經紀人」──在我與他們共處的歲月裡,要將他們一個個打造成「對自己充滿信心與希望且又具有良好形象」的人。雖然知道過程不輕鬆,且結果也不見得會令自己滿意,但我還是告訴自己:該做,是本分;多做,屬福分。做,就對了。
我深信:只要家長看得到我為他孩子做的一切,即使有一天我不小心說錯了什麼話,或做錯了什麼決定,他們都能體諒我、包容我,因為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他們絕對會想起我曾為他孩子努力過的一切。
二、 發現孩子的亮點

     我有幸在臺中市教育局於100年起每二個月出刊一次的「臺中教育報導」中,擔任創刊號的主題人物,作品名稱是「我是他們的經紀人」。各位可從「老虎」或「狗狗」,又或者從《我抓得住班級經營》裡搜尋全文。這裡我簡單說:
我把學生分成偶像派、實力派以及諧星派三種。這裡我引用文章的結語強調我的教育理念:
   
「無論是偶像派、實力派或是說學逗唱樣樣行的諧星派,任何明星都應該愛惜自己的羽毛,並期許自己成為深具影響力的人物,而經紀人──我也得負責他們形象的維護與努力方向的規劃。尊重孩子的特質、開發他們的潛能、創造他們表現的園地、建立他們的自信、賦予他們神聖的使命──這些都是我這個經紀人要做的事。如何讓我的每個明星寶貝都能與我合作,「誠信」就是維繫我們關係的條件。讓寶貝們信任我卻不依賴我、樂於學習卻不盲目跟從、勇於表現卻不失謙虛的美德──這都是我這個經紀人要繼續努力的方向。」
三、 給孩子一個舞臺

    《畢生絕學9902http://203.64.159.61/j9902〈舊平台〉
我經營了近三年的班網,每次點入,每次回顧。從回顧中,我可以感受每個孩子都是那麼可愛與善良,也都是那麼有心想讓自己得到肯定;每次點入,每次反省:我最近是否忽略了哪位孩子?是否說出哪句話傷了孩子的心?我還可以為哪位孩子做些什麼?我還可以幫哪位孩子發現自己存在的重要性與影響力?《畢生絕學9902http://203.64.159.61/j9902是孩子的舞臺,也是我的舞臺──在這個舞臺,我們都看見自己的力量!
【播放《畢生絕學9902ppt.
四、 相知相惜本不易

     我相信絕大部分的老師都用心於教育工作,大家所採用的方法不盡相同,但對孩子的心都一樣。當然,不是每個家長都了解老師的用心,也不是每個家長都對老師放心,所以我才說對孩子的愛要讓家長看到,凡努力過,要留下紀錄。如果能讓家長了解老師對孩子的用心,家長自然會珍惜老師,甚至疼惜老師,因為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同樣的,家長如果肯為老師做些什麼,多幫老師些什麼,老師也會打從心底感激,甚至更想為他的孩子做些什麼,臺語說:「人是互相的」就是這個道理。
當家長不了解老師,甚至誤解老師;當老師不了解家長,甚至誤解家長;當孩子不能體諒老師甚至做出令老師傷心的事時,都沒什麼好不可思議的。這就像〈視覺錯覺〉中有一張圖,你說它畫的是巫婆還是少女?有人看來是少女,有人看來是巫婆,誰對?誰錯?我說:「都對!」在不了解創作者本意的情況下,每個人都是就自己所見而感覺。所以當有人誤解我們時,千萬別怪對方,因為他不了解我們的本意,而且他確實是因他所見的部分而生了某種感覺;我們只能要求自己改進,不要再給他那種感覺。想請大家聽聽我讀這篇文章:
【知人難,相知相惜更難】《學習電子報》
〈朗讀中……
五、 肯定家長的用心
    我們常教孩子:做人要懂得感恩。其實各班每學期都會召開班親會,班親會的時候,老師要特別感謝家長的協助,但是也別在這時才表達謝意,平日有得到家長協助的機會,都要適時表達感激。至於家長,我們平日多給老師一點鼓勵、一點支持、一點肯定,你們想:老師會不感動嗎?如果感動了,不會想為你的孩子多做一些什麼嗎?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呢?「人是互相的」〈臺語〉。老師與其擔心家長找麻煩,家長與其擔心老師不關心孩子,不如都把對方看成自己的一部分,先主動愛對方、肯定對方的心意──在和諧的氛圍下,老師、家長與孩子──三方都可獲利。
請大家聽聽我讀這篇文章:
【蚌的胸襟】《學習電子報》
〈朗讀中……
六、 放下不該放在心上者

     心中與其充滿怨氣,怨老師不盡責、不懂教育,不如用愛的行動感化老師;心中與其充滿怨氣,怨家長不懂教育、不知老師辛苦,不如用愛的行動證明,證明自己為孩子付出的種種;心中與其充滿怨氣,怨孩子不懂事、怨孩子難教,不如給他們成長的園地、發揮的舞臺,並讓他們看見自己正向的感染力。與其有那麼多時間抱怨,不如把時間拿來建立孩子的成果、建立自己的成就。請點入
1. 
《畢生絕學9902http://203.64.159.61/j9902
2. 
《我抓得住班級經營》
http://203.64.159.93/plogxx/index.php?blogId=19〈舊平台〉
3. 《畢老師的寫作裁縫室》
http://203.64.159.93/plogxx/index.php?blogId=21〈舊平台〉

想請大家聽聽我讀兩篇文章:
【怨恨是一袋死老鼠】《學習電子報》
 
【放下就是解脫】《學習電子報》
〈朗讀中……
七、 凡努力過要留下痕跡
    例如:
1. 
《畢生絕學9902
2. 
《我抓得住班級經營》
3. 
《畢老師的寫作裁縫室》
補充:一則評量事件的省思
    
曾經我帶的班級發生家長質疑科任老師評分方式不妥的事件。我頗能理解家長焦急的心,因此也很積極的至教務處查詢成績細目。後來發現該名老師確實紀錄詳實且用心,分數並無打錯,也無亂打。不過,當初該名老師若能跟導師我聯繫孩子的上課情形,讓我能立即告知家長並作輔導紀錄,相信家長也會明理,不會到成績單拿至手上時才驚呼不可思議──不相信自己孩子的表現那麼差。當然這件事也驚動了校長大人,幸而我們的校長是明理且不偏袒老師也不偏袒家長的校長。校長願意聆聽我與家長的傾訴,並從頭至尾帶著親切的微笑聆聽,然後親切的分析事實:
〈以下內容全是經過他同意呈現〉:

  
「我們絕對尊重老師的專業自主權,但是更會聽聽其他老師的想法以及家長的心聲。最重要的是要『了解』,這是貴班上學期輔導成績的比序,還有這位老師有詳實紀錄,可見他是認真的老師。當然因為他是第一年教書,有些教學技巧可以再學習,例如:多採加分制─—給學生肯定自己、相信自己能力的機會─—這樣學生也會更想學習。但是,我們不能因為感情而失去分數的標準,否則就不須訂標準了。例如:體育成績,甲等以上的學生,確實各項老師所敎的體能活動都好,而且上課態度認真。倘若今天有一位學生,上課態度也認真,但確實不會做伏地挺身〈但不是健康因素〉,或者跑步也不快,又或者不會打排球,如果老師也給他甲等,可能會有更多人覺得不合理。」
不知各位老師與各位家長從上述例子學到什麼?
最後我想補充朱國隆督學的建議作為今日演講的結束,也希望我們一起提醒自己:
親師溝通的28字箴言
先有連絡得信任
遇事好說憑事證
多方管道找支援
不求速效求漸進
1. 
家長是依孩子的說法來了解老師
2. 
三明治技術
1 我已作什麼?
2 您有何建議
3 請您幫什麼?
4 我會再怎麼做?
3. 
校外、校內、親〈其他家長也是資源〉、師、生〈同儕〉
4. 
區別增強法的概念〈忽略錯誤行為鼓勵正向行為改善師生關係改善不當行為,而體罰似抗生素、鴉片,應該禁止〉。

             
"尊重原著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              
作者 bebe ( 一般 ) :: 迴響 (35) :: 靜態連結網址 :: 引用 (0)
2  下一篇»
 [回覆]
一個人關心別人也關心自己,周遭的氛圍勢必會很和諧,當然關懷他人是需要愛。每個人從不同的觀點、角度,所看到的、聯想到的也不盡相同。例如,老師與家長的角度就天差地遠!老師每天想著要怎麼樣才能讓班上的每一位學生,從學習中發掘興趣、更努力的去學習著各個科目的一切,還在意家長對自己的想法,又想著怎麼讓自己的教學,對學生不管未來或現在都有幫助……。這些是每個老師每天所思所想的吧!而家長則想著:我的孩子哪方面不足,要多加強、準備!如果老師、學生和家長能相互體諒與關懷,對每個未來「國家的主人翁」而言,都是百利無一害!
Comment by 賴明謙 (12/15/2012 13:39)
 [回覆]
家長與老師都希望把孩子教好.某些時候老師對於孩子們用心良苦,可是家長卻因為觀念上有些許差異而產生誤解.然而事實上,家長和老師都有著同樣的目的,做的事不同,殊途卻同歸.都為了孩子好.若老師與家長能夠互相理解,互相體諒.將埋怨老師,家長的時間,轉化成思考如何教育孩子,如何讓家長,老師理解到自己為了孩子用心良苦.豈不更實際也更有收穫?若老師能定時聯絡家長,肯定家長對孩子的用心,並告訴家長孩子在學校的狀況,讓家長了解到孩子那一方面較為不足.而家長能在得到這些資訊之後幫助老師教導孩子,自然會感謝老師。如果能讓孩子體會到父母與師長的愛心,孩子也很容易為了不讓家長和老師失望,而努力學習.只要老師與家長雙方體會到對方在教育孩子上的不足與困難,能夠互相補足,能互相理解,互相體諒,必能在教育上共創雙贏的局面。
Comment by 張凱傑 (12/15/2012 14:29)
 [回覆]
家長和老師看孩子的方式都不同,但相信他們的出發點絕對都是對學生好。很多時候,一個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了瓶頸,老師覺得是家庭影響了他;家長覺得是老師教導無方,為了這責任的問題雙方吵得不可開交,但他們卻都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在互相告來告去的過程中,孩子得到了什麼了嗎?不,他的瓶頸不會就此解開。相信現在家長的學歷愈來愈高,難道就不能以文明人的身分理性的溝通嗎?情緒來的時候,雙方都該冷靜的想想:怎麼做才是對孩子最好的。莫忘初衷,更別讓孩子成為這整件事的受害者!
Comment by 溫卉蓁 (12/15/2012 15:41)
 [回覆]
在學校老師打分數時,有可能因為你跑不快,或一分鐘伏地體身只能做二十下,結果分數被打很低,最後因這個分數,而不能上自己想要的學校。所謂:「因材施教」,每個人都有不擅長做的事,有些人會很看重成績,但不管怎麼努力都不能拿到好成績,所以應以他人有興趣的地方去培養,而不是給他冠上一個「成績不好」的壓力!也可以鼓勵學生不要太在意自己的成績,應以自己的興趣邁進,就以吳寶春的故事來當例子。他從小就不常讀書,只認識幾個字,但這對他愛做麵包的熱忱,卻無法構成一個障礙;他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直到現在,變成了全國知名的麵包師呢!
Comment by 李傑閔 (12/15/2012 15:46)
 [回覆]
每個人都有自己所喜歡或不喜歡做的事,沒有人喜歡被強迫做自己不喜歡的事。
像是吳寶春,他說自己懂的字不多,但他卻能成為臺灣之光、拿下世界首獎。他懂自己在什麼領域會發展較好,朝著自己的夢想努力總有一天會成功。另外一位臺灣之光-吳季剛,也是如此。從小他就喜歡拿著芭比娃娃把玩著,他媽媽不但沒有沒收他的玩具叫他認真讀書,反而將他送往美國學習設計。這些臺灣之光就是因為自己的長才被發覺。「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有伯樂的發掘,大家都能成為臺灣之光;只要朝著自己的夢想前進,相信有朝一日,大家都有自己大展長才的舞臺。
Comment by 蕭皓云 (12/15/2012 15:56)
 [回覆]
老師、家長和學生之間有著無形的三角關係。老師盡了他們最大的努力來幫助學生們距離夢想更進一步,就算要花上許多的精神及時間,他們都不辭勞苦的做自己所能做到的事。而我們學生應懷著一顆感謝的心,感謝他們如此辛勞的付出,並當老師們需要一些協助時,主動且真心地付出,就算只是像幫忙倒茶水、關窗戶、準備麥克風…..等等微小的工作,只要有心,相信老師們也不會計較你所回報的太少;家長因為看見孩子的改變,也會十分感謝老師的作為並給他們一些支持及鼓勵。每個人都希望被肯定,當然老師也不例外。家長放心把孩子交給老師,老師為孩子多做點事情,彼此不辜負對方的期待…….就這樣一直的循環下去。就像畢老師所說:「人是互相的」,在這種良好的循環下,老師、家長和學生都能獲利,這豈不是都有收穫?與其用抱怨來對待別人,不如以「愛」來相待。
Comment by 洪卉玫 (12/15/2012 16:09)
 [回覆]
孩子在父母的心中,總是最寶貝的,「望子成龍」常常是父母的期待。雖然有時會因為一些誤會,造成老師與家長產生衝突,但只要大家心裡都有愛,一定可以互相包容、尊重,找出最合適的解決方法,讓孩子可以找出自己的優點,站上屬於自己的舞台。家長與老師應該用愛的行動互相合作,而不是怨恨別人的作法,因為大家都會為了孩子,不惜任何的代價,使孩子成長茁壯,也許大家的方法不盡相同,但目的都是一樣的。老師用愛感動家長,家長也應該用愛感動老師,一同使孩子得到更多的愛。也許家長無法體會老師對孩子的用心,但只要多理性溝通,就像畢老師說的:「對孩子的愛要讓家長看到,凡努力過,要留下紀錄。如果能讓家長了解老師對孩子的用心,家長自然會珍惜老師,甚至疼惜老師,因為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父母與家長應是合作的,一起為孩子努力。
Comment by 劉雅文 (12/15/2012 16:11)
 [回覆]
人跟人相處,偶爾會因為意見分歧而產生誤會跟摩擦,但只要從愛出發加上理性的溝通,就可以取得平衡。就像老師和家長,都是為了學生好。有時家長不認同老師的作法,老師也不認同家長的論點,這時,只要透過理性的溝通,就可以解決事情,因為他們都是愛學生的,都希望學生可以更好,只是有時太過急躁。而且做人處事時,應要努力做好自己的本分,不去怨恨他人說的、做的,反而要感激他,因為這樣才可以讓自己知曉,自己哪裡做得不夠好,哪裡需要改進,就像文中提到的:「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只要努力過就會留下痕跡,雙方就會瞭解到彼此的用心,就會相知相惜,因為都是從愛出發,都是為了同一個目標。
Comment by 李奇珊 (12/15/2012 16:13)
 [回覆]
家長和老師可能會有爭執,會有不同的想法,可是雙方都需要彼此包容,冷靜下來好好溝通,別因為一時的情緒,造成誤會。家長可能會覺得老師不夠關心自己的孩子,或是覺得孩子的表現很好,出來的成績卻不理想,或者特別偏愛哪些同學…,這些都是能理解的,因為每個孩子都是家長的寶貝,都是給捧在手心上的。老師可能會認為他對每個學生都是同等的,並沒有特別偏愛誰和誰,或是學生的表現就是如此,他只是就著他的表現評分,並沒有不公平。畢竟立場不同,有不同的想法,都是很正常的,這時候應該要靜下來好好談談,傾聽對方的想法,家長能明瞭老師對每個孩子的用心,體諒老師的辛苦;老師也能了解家長疼愛孩子的心理,希望孩子能有好的表現。若都能互相體恤,各退一步,相信大家都能夠愉快的相處。
Comment by 江佳穗 (12/15/2012 16:18)
 [回覆]
有些老師來學校教書,可能只是虛應故事,只為了有固定薪水,但有些老師總是樂在其中、甘之如飴,認為與學生相處是一件快樂的事。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和可愛的地方,只是等著其他人發現。或許一個在其他課堂上總是吵吵鬧鬧的學生,他就有繪畫才能,畫起畫來彷彿是另一個人,很安靜、很專心,只是沒有人發覺。當然一個學生上課吵鬧,本來就不應該,該得到應有的懲罰,但是,他有可能因為一句關心的話而有了改變的決心,而成就了未來的大事業。老師要不斷的肯定、鼓勵學生,讓他們在自己的舞臺上展現自己,發光發熱。
Comment by 林虹秀 (12/15/2012 16:38)
 [回覆]
 孔子說人性本善。世上人人皆有愛,沒有一個家長、老師會故意傷害孩子,他們都努力的想讓孩子發光、發熱,但如何才能使家長和老師合作得更融洽,讓雙方的愛達到最大的效益呢?
  首先,老師須把自己當成孩子的經紀人,並懷有「該做,是本分;多做,屬福分」的信念。每位孩子都是父母的寶,即使老師的付出無法得到理想的結果,也不能因為這樣而偏袒,應抱持著「使每個人都能發現自己的亮點」的想法。
  再來,如家長和老師產生誤會,不應該互相責怪,應理性溝通,並改善自己,讓對方看到自己的愛。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相信雙方都能互相體諒。如果家長和老師能互相合作,必能達到雙贏的效果。
Comment by 方玄翰 (12/15/2012 16:54)
 [回覆]
我喜歡這篇文章中的第三點和第六點。在第三段中,老師您先肯定了每個學生的「核心價值」與他們渴望被肯定的需求,但老師又不是三頭六臂,要如何照顧到所有的學生呢(至少當下是這樣)?即使如此,老師在百忙之中還是願意去回想自己是否遺忘了哪些人沒有「被關心」,這點我感到相當欽佩與欣慰。而第六段,雖然老師與家長之間或多或少可能有交流上的紛爭,甚至造成不愉快,但如果雙方在爭執後都能冷靜的想一想彼此的看法,不也能創造「雙贏」?師生之間,有時老師適時的放手,讓學生自由發揮自己的才華,不也是讓學生成長的良方?
Comment by 李宜恩 (12/15/2012 16:57)
 [回覆]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特質,老師和家長都應該要接納孩子、肯定孩子的的特質,並且領導孩子發揮自己的特質,使孩子成為一顆亮眼的明星。孩子的特質,需要由老師和家長一起幫助孩子發掘,因此老師和家長必須互相協持,老師可以虛心接受家長的建議,家長也應尊重老師的作法,事情沒有永遠的對錯,或許家長不認同老師的作法,但是也不代表老師的作法就是錯誤的,不過老師也應該尊重家長的想法,倘若家長有理,老師宜盡量改進。老師和家長是互相的,必須要由家長和老師共同合作,孩子的特質才有可能發揚光大。
Comment by 蕭佩昀 (12/15/2012 17:06)
 [回覆]
人通常習慣以自己的觀點解讀事情,但過於主觀的見解會帶來爭執。有時雙方的想法並無誰對誰錯,單純是立場不同,我們更不必為了不同的見解而攻擊、錯怪對方。何不試著從不同的角度切入,從既有的框架跳脫出來,或許能有更全面、客觀的想法。
Comment by 蔡雨彤 (12/15/2012 17:07)
 [回覆]
學校教育會成功,是因為有老師和家長雙方面的努力,但他們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搭起一個堅固的橋梁。有些老師可能操之過急,作法不很妥當,但只要是老師,有誰不希望教出一個品學兼優的學生呢?又有誰會希望自己的學生未來的道路一片漆黑?只因一個小小的誤會就把辛苦搭建起來的橋樑沖毀,不覺得太可惜了嗎?父母和師長的目的是一樣的──讓學生接受最好的教育,有適合他的學習環境。老師和家長的目的一樣,但他們會因為經驗不同而採取不一樣的作法,沒有絕對的誰對誰錯。
Comment by 蕭易亭 (12/15/2012 20:43)
 [回覆]
每個學生的家長總希望自己的小孩在未來能夠出人頭地,許多學生都擁有自己的夢想,卻不敢去追尋。老師在此說的一句話我覺得很有道理:「該做,是本分;多做,屬福分。」任何人都要有堅定的信念,告訴自己就對了!
學生能不能有好的表現,我認為跟老師的教育方式息息相關。就如老師說的:學生有實力派、偶像派、諧星派,每一位都擁有屬於自己的特殊才能或潛能,但是需要一位「­­經紀人」來激發他們內在的潛能,讓學生肯定自己、相信自己,並且找到屬於自己的才能。我認為發現自己的亮點對每位學生都非常重要。
在求學的過程中,難免會有許多挫折,有人因為一次的失敗而放棄,這時候我想真的就應該放下不該放在心上者,讓一次的挫折過去吧,免去一切的煩惱,專注於當下,或許才是最好的選擇。
Comment by 江崇帆 (12/15/2012 22:07)
 [回覆]
每個人的觀點不一,有些人認為這樣做是錯的,但其他人可能認為這樣做有什麼錯?事實上誰對誰錯,沒有標準答案。
就像知名畫家畢卡索先生的畫一樣,有些商人因為看不出他想要表達的東西,所以把它判為一幅醜陋的畫,但其他藝術家卻說:「畫得太好了!」。 這種感覺套用在家長與老師、老師與學生、甚至是學生與家長上,謎底就揭曉了,很多家長不認同老師的教法,認為自己的兒女可以吸收到的知識會因此被限制,而當老師在為自己辯護、分析自己的教學方式時,家長也不相信他的話,因為他們無法在學生的身上發現老師的用心,到底是誰犯錯了?答案:都有錯! 一位老師如果被家長質疑,那是他不懂得「因材施教」,就算教得再好,有學生不懂就不是好方法;學生如果在成績上不見明顯的進展,也可能是上課不專心的原因;家長如果質疑老師,那是他沒有多方面求證就下定論。 當別人誤會你時,不能一味的要求他人改錯,而要反求諸己,消除別人的誤會。
Comment by 蔡易軒 (12/15/2012 22:24)
 [回覆]
沒錯,每個孩子都是家長心中的寶貝,也都希望孩子能在愛與關懷下成長,所以老師當然要尊重孩子的特質並開發他們的潛能,給孩子一個發展的舞台,給予他們自信心,讓他們好好發光、發熱。雖然大部分老師都用力於教育工作,有些家長卻不一定看的到。凡走過必然留下痕跡,所以老師的用心,家長自然慢慢察覺到,如果家長想為孩子做些什麼,老師也必然會心存感激。 閩語有句說:「人是互相的。」不要以為做的只有一點點就不想做,只要一點一點的累積,他人自然會看見並心存感激。 學生也是,與其只會說老師不會教書、不盡責,不如用愛去感化老師,讓老師了解自己的想法。心如果不常這樣想,常常充滿穢氣,這樣反而會影樣自己的運勢。所以與其抱怨東、抱怨西,不如讓心中充滿愛,來豐富人間。
Comment by 黃宥維 (12/15/2012 22:33)
 [回覆]
我相信,每位家長、每位老師無不是處處為學生們著想。許多老師有時候會擔心開班親會時,到底要如何與家長溝通。雖然不是每位家長都支持老師的作法,但老師可以用愛的方式教育同學,讓家長感受到老師的用心,也因此而更加信任老師。有些老師雖然也用愛的教育,但似乎對只用在那些乖巧懂事的孩子身上(也許這是人之常情,但哪位學生不希望老師也關心他們呢?)而有些學生比較愛玩,但上課很專心,成績也不錯,卻感受不到老師對他好。這種老師很少對於那些乖巧的孩子──就算他們犯了錯,也都給他們機會,不處罰他們,如此很難讓所有學生打從心底喜歡他,甚致敬佩他。我很欣賞畢老師公正無私又充滿愛的教育方式,不只是為學生的學業著想,還充實他們的生活,讓他們多多學習寫作或溝通等技巧──在臺灣很少老師願意花這麼多心思在孩子身上,相信家長們都能體會老師的用心。
Comment by 吳孟綺 (12/16/2012 08:55)
 [回覆]
能對非親非故的人無悔付出,是很了不起的行為。人們在做事時,第一衡量通常都是自己,接著才會去想到他人,但有些人不是。
  他們是抱持著如何的心態去做的?我想不會是因為虛榮,因為當我接收到那滿滿的關心、滿滿的關愛,僅是件小事也能令我感動不已,那種全心全意的付出,實在難以聯想到是為了滿足虛榮心。
  「該做,是本分;多做,屬福分。」抱持著樂觀的心態,做起事來總會特別勤快,畢竟是自己心甘情願,甚至對於「能做」感到開心。發自內心的付出,打從心底的關懷,不求任何回報,老天爺會看到,如果大家都能抱持著這樣的心態,這世上會少了許多憤世嫉俗,會多了不少打從心底的笑意,這樣不是很好嗎?
  但不只需要學習這樣的態度,更要懂得感激別人的付出,學生、老師與家長三者間,彼此多點樂觀、少點怨言,多點善意、少些傷害,教育才能彰顯它的成功。
Comment by 涂嫚容 (12/16/2012 09:11)
 [回覆]
教育影響學生的思考與性向發展,當然家庭教育也占了教育的其中一環,如果想要孩子們在愛與安全中成長,但卻給予過度保護或是限制,反而就侷限了孩子們的思想與發展,這是本末倒置,倒不如讓孩子們發現自己的興趣與專長,並全力發展,將有更大的效益。這是一個全新的教學方式,也許過去從來沒有人嘗試過,又或許這方法容易失敗,不過執意於舊式的教法,不僅無法跟上時事,教學也越來越無意義,這是個嶄新的社會,如何成功將會取決於新奇的創意,如果畫地自限,反而容易失去的脫穎而出的機會!於是教育漸漸出現改革,我們該做的就是把握這些機會,全力的做下去,命運真的是掌握在自己中的!
Comment by 林建宏 (12/16/2012 09:13)
 [回覆]
每個孩子是家長的心頭肉,無論孩子做錯什麼事,家長依舊選擇包容、並且告訴他,哪裡做錯,讓孩子有機會及時改正。有時,身為孩子、學生的我們會認為父母親和老師所做的事是在找我們麻煩、是在專挑我們的毛病。殊不知,師長對我們用心良苦,而我們還一直在抱怨。即使如此,許多師長還是無私為我們奉獻,希望孩子們能快樂學習、無憂無慮的生活。他們付出許多心血,就是想讓孩子感受到對他們的愛。有時,我們會覺得長輩所做的那些是在對我們束縛,雖說我們自己也很了解:師長是用盡全部心力想讓我們變得更好,而我們卻覺得好像少了些什麼。如果不滿師長對我們所作的,大可直接告訴師長我們想要的是什麼,也可同時讓他們發現我們缺少什麼,讓雙方真心感受到愛意。知恩的學生和家長無時無刻不想起師長對他們的好,即便有時師長對他們的苛責重了些,他們也不會有何怨言,在他們心中,只會誠摯感謝老師給予的糾正。
Comment by 林湘穎 (12/16/2012 09:29)
 [回覆]
就算是聖人,在面對他人指責時,心裡不免也有些牢騷,而身為凡人,我們想當然是滿腹怨言吧!我曾經遇過一位嚴格的老師,他對任何事都有我不懂的執著,連衣著他都管:他規定女生不能穿長襪,只能穿長度到腳踝的短襪,即便學校沒有規定不能穿便服外套,家長也投訴再一年就要畢業了,不想購買學校外套,他依舊堅持全班必須按照他的規定,穿著學校外套。對於我們的言行舉止更是要求:曾經有位同學無意間冒出一句髒話,就被罰寫了五百字的反省單和一星期不能下課。當時我完全不喜歡這位老師,別班老師都管得那麼鬆,為什麼他要管這麼多?隨著年紀增長,我漸漸了解當時他的用心良苦,因為班上整齊劃一的穿著,感覺起來就是個有紀律的班級,許多老師都對我們讚譽有加,而嚴禁我們說髒話的行為,對我的影響更是深遠。儘管脫離那位老師的威權已久,至今我仍未講過一句髒話,想開口講都覺得有點不對勁,這讓我自己引以為傲,也對那位老師更加敬重。之前總聽長輩說:「長大你就懂了!」現在明白他們在叮嚀我時,都是出於希望自己能變更好的那片苦心啊!因此面對別人給自己的叮囑指教時,應抱持著虛懷若谷的精神,讓自己昇華為更好的人!
Comment by 林家瑄 (12/16/2012 09:41)
 [回覆]
教育是愛的啟發也是文化的傳承。許多師長都想把最好的教導給學生並開發學生的潛能,希望他們能在人生的舞臺上發光發熱,成為最閃耀的那顆星星。但在教育過程中,需要學生與家長的配合,沒有學生,老師沒人可教;沒有家長的全力支持,師長們更不能把所有知識傳授給下一代。在家長眼中,自己的小孩是最棒的,不惜一切給他最好的。學生也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給大家看,這時老師就扮演經紀人的角色,負責規劃學生的演出與內容,家長更是最大支柱,只要這三項互相配合,必能打造出一個絕佳的藝人。但有時學生做錯事時,師長們也就扮演警察的角色負責糾正錯誤並教導他,這樣子互相配合,孩子的人生一定能成為舞臺上最閃耀的星星。
Comment by 程韻綸 (12/16/2012 09:47)
 [回覆]
許多老師都希望現在的教學方式能夠改變,改變甚麼呢?他們希望能夠以充滿愛和鼓勵的方式來教育學生。而家長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在這種環境下發現自己的優點。大部分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在人生的舞臺上發光發熱,因此希望師長們能夠發現孩子的亮點。身為孩子的父母一定都這麼覺得,那麼師長便不應該有任何偏袒的行為。當然,許多家長無法體會老師的用心良苦,甚至認為教導方式不當。師長應該讓家長看到自己對孩子的愛,積極幫助孩子。而家長們也應該從其他角度理解老師的作法,並將想法及意見告訴他們。理解及溝通是非常重要的,而支持更是老師們所需要的。支持讓老師得到動力,幫助也同樣使老師更想為孩子做些甚麼。所以人與人是相互的,老師應積極幫助孩子,而家長更應該全力支持老師。在老師的協助及家長的支持下,孩子在充滿愛及溫暖的環境下學習與成長,相信他們一定能夠成為舞臺上最耀眼的那顆星。
Comment by 李為誼 (12/16/2012 09:54)
 [回覆]
每個學生都是家長心中的寶貝,在老師心中也都是同等重要。一般老師指導學生的時候都會做到盡量不偏袒任何一個學生,把每個學生的潛能都能激發出來。或許老師在教導的過程中做錯什麼事,家長就開始抱怨老師。但家長為什麼不想想過去老師為了他們的孩子做的一切?家長要體諒及包容老師,給予老師建議,客氣的與老師討論指導方針,讓老師有修正的機會,同時也可以讓孩子學到更多的知識,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快樂。
許多學生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或者是特殊技藝,這時老師就要想辦法讓學生更能使他們特質、潛能發揮出來,讓學生們更能珍惜自己所擁有的,進而使他們充滿自信。老師與學生就想是經紀人和明星的關係,明星要和經紀人合作,在一次次的演出中才能表現越來越好。相同的,老師也是要讓學生所擁有的潛質更能發揮出來,讓他們擁有更好的表現,也對自己越來越有信心。
老師指導學生時,有時家長可能會質疑老師的指導方針究竟有沒有效。大部分的老師都是用心於教育學生身上,雖然每個老師的指導方針或許不盡相同,可是想要教好學生的那種想法是一樣的。家長可能會誤解老師對學生的用心或是想法,老師也可能會誤解家長、不了解家長的作法及想法,這個時候家長及老師就要多去了解對方。當雙方都理解對方時,家長會幫助老師、老師也會更用心的教導學生,這時學生的學習成效會比以前更好,老師在教導學生時也會更輕鬆,老師和家長也會變成好朋友。每個人對事物的見解常常不相同,這時就要尊重對方的想法不能說對方的想法是錯誤的,世上大部分的問題都沒有正確解答,這時就要去思考對方的答案有沒有可能正確或許跟自己的解釋不同但它也是正確的,所謂「知人難,相知相惜更難」對他人的想法要有包容才不會與他人時常衝突也更容易交到朋友。
Comment by 黃楷程 (12/16/2012 10:11)
 [回覆]
「互相幫助」可使結果更完美。最近音樂課進行著「分組期末考試」的討論,須將樂曲「風入松」以原版、歌唱,及改變原節奏或增加片段旋律等各種不同的方式演奏滿十分鐘。在討論過程中,單靠一個人的力量,可能無法將其完成,但如果集中組員不同的意見、創意,填補其中的缺陷,將它表達得更完美,結果就更不同。學生、家長和老師也應如此。普通家長期許自己的孩子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亮點,大部分的老師也希望學生能夠擁有自己的舞台,學生更希望自己的未來能發光發熱。與其擔心學生學不好,與其擔心老師教不好,與其擔心家長不懂教育,不如團結所有力量、結合種種想法,互相信任、幫助來助孩子找到屬於自己的路,找出屬於自己的光芒,選擇屬於自己的未來。
Comment by 林佳煖 (12/16/2012 19:14)
 [回覆]
人是互相的這句話所要帶給我們的省思不單單只是五個字,而是一種做人的道理,與對待人的態度、想法與信任。如果一個老師把自己當作是孩子的經紀人把學生當作是自己的明星,找出他們的特點,或適合他們的路,並扶持他們,讓他們茁壯、開花,這種與學生的相處模式,一定會變成雙贏的結果。 在這世界上,每個人都可能有他的影響力與屬於他的舞臺,只差一個好且適合的經紀人(或說推手)去發掘。只要在這途中,能找到自己的一片天,就能在屬於自己的天地裡發光發熱,而他的經紀人,也會感到非常驕傲與榮幸!
Comment by 陳宇亮 (12/16/2012 19:20)
 [回覆]
對自己所愛的事物失了理性,實屬人之常情;為了自己摯愛的骨肉,天下父母很難以平常心看待。在面對同樣的「教育」問題,老師的指導方式有可能和家長略有不同,不是每一位父母都能體會老師的用心,漸漸地,從中衍生出的是不信任,更是衝突的開端。對此,指望他人體會自己的教育理念實在消極,溝通才是真正的良藥,許許多多的誤會不都是這樣發生的嗎?很多不信任都是建立在不瞭解的表面,我們不能要求人人都喜歡自己,但總要奮力去讓他人瞭解自己的出發點。
Comment by 王先禕 (12/16/2012 19:56)
 [回覆]
天下父母心,我相信家長都是為了自己的孩子好,像是為他找一個環境優良的學習處,讓孩子們成為團體中的領導人物,並且認識到自己所喜歡的科目。老師做什麼決定也多半是為學生好,可惜有些時候不被諒解,就像是視覺錯覺中的一幅畫,有人說他是巫婆?還是一位美人?我想 都是對的,因為所看到的是片面的東西,並不能夠為它做最完美的註釋。所以,我們都不能夠怪對方的見解,而是要體諒與包容。如果大家能夠多多的支持老師們的作法,讓老師們放手一搏,老師便能全心全力的投注於學生身上。
Comment by 何秉修 (12/16/2012 20:08)
 [回覆]
漸漸的,步入了少子化的時代,出生率的下降,隨之高漲的就是父母對孩子的關愛,希望他們個個都能擁有最好的資源,在未來成為社會上的佼佼者。
要給予孩子最好的資源,除了食、衣、住、行和育樂等方面的提供,父母也會希望孩子在學校能獲得最完善的教育,以得到最好的成績。如此一來,老師的壓力就會變得相當龐大了:上課不能太無聊、要定時辦一些活動、不能打罵、不能讓孩子的成績往下掉等──每一項對老師而言都是極具挑戰的任務,而且達成率如果不夠高,就得等著被家長的口水淹沒,雙方的關係可想而知。
天下父母心,為人父母一定會想給自己的親身骨肉最好的,但有時還是得站在老師的立場想想;而做老師的也要知道父母對孩子深切的愛,彼此各退一步、互相包容,才是對孩子最好的選擇。
Comment by 陳威翰 (12/16/2012 20:15)
 [回覆]
如果一個人在平常狀況下都表現得很好,那麼偶爾犯一些錯誤是無傷大雅的,況且大家都是一樣,誰能永遠都不犯錯?所以有些人犯了一點錯誤,大家還是會盡量體諒他、包容他,畢竟他所散發的光芒,是幾萬隻手也無法掩蓋的!有時候會覺得為什麼爸媽、老師總是不能了解我,認為他們都是以自己的觀點出發,導致一大堆的誤解,而後再來一大堆的解釋來彌補自己所犯的錯誤,但是自己何嘗不是不了解爸媽、老師對我的關心,甚至還發脾氣?雖然做人真難,但如果我們肯修正自己,便能減低讓別人能夠誤解我們的機會。事出必有因,如果別人誤解我們,我們應該去找出自己讓人誤會的原因,一次、兩次就慢慢地可以改善了!
Comment by 張韶殷 (12/16/2012 20:23)
 [回覆]
每個學生都背負著父母的期望,希望自己能被老師所愛,希望自己可以獲得好成績,可以登記到好的學校。但在這學習的過程中,事情是否有像想中的順利?
每個老師在臺上授課的內容大同小異,但並非每一位的學生吸收能力都相同,在老師檢討題目時,就算程度比較差,上課還是應該要認真聽講,而不是自我放棄,趴在桌上睡覺或是放空。上課認真聽,讓老師覺得有被尊重的感覺,下課會想辦法解決問題,而不是任由問題放著不管──如此給人的印象不是會比較好嗎?所以分數是比較來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甚至專長,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老師們不會因為一點錯而全面否定他,或讓他被貼上標籤,而是會帶他尋找自己的那扇窗。人是互相的,一句感謝的話,一個支持,一個尊重,都可以做為彼此的動力,就讓我們從愛出發!
Comment by 林昱伶 (12/16/2012 20:27)
 [回覆]
到了國中,科目分得更細了,每一科目都有不同專任的老師來教導我們。也因為這樣,有些學生就以「某位老師教得很差」做為自己不想學習的藉口,甚至有人因為這樣就放棄了某個科目,在課堂上睡覺。看到有同學在課堂上睡覺,我常常會想:就算這個老師教得不好,為什麼要把自己的成績當作對這位老師的抗議呢?不是應該要更努力、更認真的上課來補足老師在課堂上沒有補充到的部分嗎?天下老師的心都是一樣的,他們都希望有一天我們可以在成績上有卓越的表現,都希望我們可以心平氣和且快樂的學習。
Comment by 劉恩瑜 (12/16/2012 21:03)
 [回覆]
老師真的是孩子的經紀人,不但處處為孩子們著想,還要避免被家長誤會,真的很辛苦。有些老師雖然為學生做了很多,但家長卻沒有看到,這樣真得非常可惜。所以老師對孩子們付出的愛一定要讓家長感受到。文中老師藉由那幅有名的是少女又是巫婆的畫來證明「每個人都是就自己所見而感覺」用這幅畫來證明有一個很大的優點,那就是這幅畫在國中二年級的藝術課本中有出現過,所以很多人都看過,如此一來大家就能更清楚老師在講什麼。從這種小地方就能發現老師準備講稿時的用心。

Comment by 陳奕帆 (12/16/2012 21:36)


"尊重原著版權,請勿抄襲轉載及講稿使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